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最究竟、最正確的知見——緣起的真理

  最究竟、最正確的知見——緣起的真理

  叁界法王宗喀巴大師在《緣起贊》中說:“由見宣說何等法,智者宣說成無上,勝者見諸緣起法,垂示教誡我敬禮。世間所有諸衰損,其根乃爲無明暗,由何觀照能還滅,是故宣說緣起法”每每想到緣起甚深的道理都讓我深深的贊歎,人類世界上有不同的國家與民族,他們都想各種辦法繁忙于追求現實幸福與快樂而努力奮鬥,但很多人往往得不到現實快樂,並在失望、迷惑、悲哀、傷感等種種痛苦中度過一生,爲什麼呢?因爲無明的緣故啊!

  無明就是不明白真理是什麼?因爲自己存在錯誤的知見而造惡業,想要快樂非但無法得到,痛苦卻如波浪般的遭受,我們會不斷地漂浮在苦海之中,一生又一生、一世又一世,就像寂天菩薩在《入行論》中所說的“心欲舍離諸苦海,現于諸苦轉趣近,雖欲安樂而愚昧,摧壞已東如仇人”的道理是一樣。

  主要我們顛倒了因果緣起的道理而遭受痛苦,所以要去除痛苦,得根本上認識痛苦的來源是什麼?和對我們現實與究竟的損害在哪裏?宗大師在《菩提道次第廣論》中說:“由于斷除煩惱首先要認知煩惱的過患”的道理而觀察,最後就知道我們的快樂被誰奪走的,痛苦的波浪怎麼會襲擊我們呢?最終明白煩惱損壞了一切。那觀察一下煩惱是永恒還是無常?如果是煩惱永恒的那真就沒有辦法了,怎麼也斷除不了,那我們會一直煩惱下去永遠得不到快樂。如果不是永恒的,那麼煩惱從哪裏來?現在我們觀察一下,看看煩惱究竟從哪裏産生的,比如說今天有個人說我一句話很難聽的話,我很不高興,生氣了,這就是一種煩惱,那麼煩惱在哪裏?是因爲別人說我難聽的話嗎?如果我們不在意還會不會沒有煩惱呢?那麼煩惱在哪裏呢?原來在我們的心裏,我們心裏認爲他侮辱了我,所以很氣憤,然後進一步嗔恨,回他一句更難聽的,然後這件事情在我們心裏停留了一段時間,少至幾分鍾多至幾天,什麼時候想起來就生氣,想想自己生氣的這個過程,這件事情在心裏反複的思量,煩惱也在心中相續的出現,因而煩惱不是外在的環境什麼人或是事情引起的,是在自己心裏産生了,因此要根除煩惱只有在自己內在的心相續中要找到遣除的方法。

  要遣除無明——即錯誤的知見必須用光明智慧來對治,光明智慧是什麼?是最究竟、最正確的知見,那就是了知緣起的真理。

  什麼是緣起呢?緣起是事物互相關聯、互相依賴和互不離開的意思。佛說緣起法則任何事物是無自性、無體性、無自相,無真實性、勝義無自性和無性相,都要依賴種種條件而所生,因此無常的有爲法則依賴因果緣起所生,無爲法則依賴自己的法性而所生。因依賴種種的條件所生之法則無法單獨、自立和獨立自主。你可以細心留意一下,有那件事物不是依緣起而生的,我們看到眼前有張桌子,我們以爲是固體的,但是用科學觀察一下,是由許多原子、中子、電子、誇克等相互作用而組成,以前的物理學認爲原子、中子,是最小的物質,是不可分的,後來隨物理學發展研究到中子是可分的,可由電子組成,電子也還是可分的,現在所研究到最小的物質是誇克,那麼誇克可不可分,誇克也是可分,最終不會找到不可分的物質,現在物理學中弦論觀點說電子、光子、中微子和誇克等等,看起來像粒子,實際上都是很小很小的一維弦的不同振動模式,宇宙也是各種不同的振動模式相互作用組成,這就是佛教的“性空緣起”的道理。個別的大德高僧說:“宗大師是說單空者”,那麼你沒有認真地看過宗大師的著作?在發表言論之前仔細地讀一下宗大師所著的《金蔓論》《入中論善顯密意疏》《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大小勝觀》等著作。宗大師論中說:“智慧離方便則束縛,方便離智慧則束縛,方便攝持智慧者則是解脫,智慧攝持方便則是解脫”,這你如何解釋?方便與智慧缺一能到達究竟金剛持果位的嗎?不要說智者初學佛法者也可能知道一支翅膀的鳥怎麼能天空自由飛翔呢?如此所言的虛名知識分子或法師有可能沒有正地確領會性空緣起和緣起性空的本義,對緣起性空的道理不能領會這也不會領會到如來本意即《叁主要道》裏說:“現相緣起真實不虛妄,性空不執遠離諸承許,若時見此二理各別現,仍未通達能仁深密意。”世界上的一切的法緣起所生,聚集條件或依賴別的事物所生,因此了知無法自立或單獨生存。第叁世貢唐倉丹呗珠美在《勝觀難解疏》中言:“由此何者法了知因緣所生的法,則了知無法自相所生而當下了知緣起性空。了知何法依賴別法所生則當下會領悟性空緣起的道理”。因此領會空者當下領會緣起,領會緣起者會領會常與無常法或有爲法和無爲法皆是無自性與無體性。如此了知者領會了如來本意在《叁主要到》中言:“空與緣起同起非更疊,若唯觀見緣起不虛妄,即而滅除實執所執境,爾時正見觀察乃圓滿"。由此而正確了知此法的本義,不要斷章取義。

✿ 继续阅读 ▪ 信心産生的力量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