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行從正知見、正思維開始

  修行從正知見、正思維開始

  我們有很多煩惱,有時候也會招引魔障,這些煩惱和魔障從哪裏來?從自己的胡思亂想中産生的,也可以叫做妄念!我們說身、口、意叁門會造叁業,哪種業最大、最容易形成?是意業,就是自己的想法。一天當中,會有無數個念頭,有善念、惡念或是既不善也不惡的念頭。就是很平常的一個念頭,不知道會造下多少惡業。而叁門當中,因有了某種想法,才會緊跟著産生外在的言行。所以我們修行,也從淨化自己內心的想法開始。如果內心不淨化,僅僅從外在的言行上控製,那就本末倒置,不是真正的修行。當然剛開始修行的時候,我們很難控製住自己的心念,爲了不造下嚴重的惡業,需要控製自己外在的言行。這就是某些戒律要求的意義,然後進一步從控製外在的言行轉變到控製自己的心念。我們常常說無始以來自己造下無數的罪業,所以自己業障深重,那麼業障在哪裏表現?也在自己的心念上。過去世中身、口、意叁門造下罪業時,自己的起心動念非常的強烈,某種貪、嗔、癡的心念非常的強烈。雖然曾經的身體消失了,但是心念的相續還依舊存在,這就是經論上所講的等流心識。念頭就像流水的瀑布一樣,前一念如此,後一念也如此,延續下去,很難轉念或阻斷。

  我們常常會有這種狀態,本來別人也很好,自己的一切也很順利。但有的時候,就會不自覺的胡思亂想,隨後就會産生種種情緒如擔心、懷疑、猶豫、恐懼等等。就像會懷疑、猜疑別人,其實別人並不是你想的那樣;或是擔心什麼,也許明明知道擔心沒用,但是卻控製不住,很多苦惱是自己想出來的,很多疾病、問題也是自己想出來的。

  其實人是不可能沒有念頭的,修行也不是什麼都不想,一個念頭也沒有。要是沒有念頭、沒有思維也學不了佛法,很多佛法的義理要靠思辨。爲什麼說暇滿的人身才能學佛,動物爲什麼學不了?因爲動物沒有思維能力,領悟不了佛法的義理。我們常常用“不分別”這個詞,但一定要正確理解不分別的含義,不分別是指自己要有平等心,沒有這好、那不好,他好,你不好的比較心,不分別不是讓我們不思考,沒有念頭,如果這樣的話,自己的頭腦會越來越遲鈍、智慧會越來會降低,人也會變得越來越呆傻!

  那麼該怎麼做?我們格魯派有個很好的方法叫正思維。什麼是正思維,就是不要胡思亂想。平時該如何思維?多思維經論中所說的義理,不該想的不去想,多余的雜念不要有。而在每日的生活中,我們如何做?——培養自己覺察心念的能力!當自己的某個妄念生起的時候,能夠覺察到,而立即控製住心念或是進行轉化,這就是一種由修行産生的能力,修行越好的人控製自己心念的能力越強,這種能力才能讓我們快樂。但有的時候,我們或許知道某種想法不正確,但是卻控製不住這種念頭,那就是一種嚴重的業障,需要多加忏悔或念誦百字明。

  可能更多的時候,我們並不會發現自己的念頭不對,人們總會覺得自己想的很對,自己的見解很正確,但當自己用這種知見去指導行爲的時候,覺得會爲自己帶來某種利益,但最終會發現給自己帶來的是痛苦,也讓別人産生反感,這就是因果的道理。所以,我們學佛首先要培養自己的正知見,正知見從哪裏來?從不斷的領悟經論中的義理而來,進一步從正知見進行思維,就是正思維,而在生活中,不論何種對境中,用正知見進行正思維,然後調整自己外在的行爲,才是學佛和修行的過程!

✿ 继续阅读 ▪ 一定要恭敬叁寶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