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謙卑之心面對他人的指責和批評
人活在這個世間,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每個人都會受到他人的指責和批評,而且越是處于高位,或是得到些名聲,及做事很多的人,越會遇到他人的各種聲音,因爲這些是被大家所關注的人。
我們都喜歡獲得別人的表揚和贊歎,他人的贊揚讓我們覺得自己很厲害,會很自豪,爲自己的某方面而感到有優越感,進而會産生很傲慢的心理。同時,如果別人批評我們,我們會很氣憤,很生氣,很難接受,進而産生嗔恨心,只有心胸大量的人才能容得下別的人指責和批評。
我們很容易受他人的語言影響,不論他人的贊揚還是批評,都在左右我們情緒,左右我們的行爲,或是讓我們感到高興,繼而努力的做什麼事情,或是讓我們感到憤怒,對指責、批評我們的人反唇相譏,或是因爲他人的批評,喪失自己的前進的動力,變得萎靡或是泄氣,其實不論我們因他人對自己的的何種言語而産生情緒,仔細思維一下都伴隨煩惱。
當我們因他人的表揚而高興時,慢慢的我們會很依賴于他人的贊揚,我們會貪圖別人對我們的稱贊,也很容易産生自傲的心理,而當有人對我們進行指責和批評時,我們就會很生氣,對批評和指責我們的人很憤怒,如果常常受到他人的批評時,進而會懷疑自己,産生自卑的心理。不論是自傲還是自卑都是一種心態的兩面,原因是我們太在意別人對我們的看法,我們的自我確認感建立在別人對我們評價的基礎上。這樣,會讓自己很痛苦,我們看到很多名人、明星在社會輿論的壓力的下,心裏很痛苦,很苦惱。
在佛法中,他人的稱贊和批評被稱爲“世間八風”,因爲它們能夠左右人的情緒。我們學佛後,需要學會正的面對他人的稱贊和批評,他人稱贊我們某一方面做的好,這說明對方內心清淨,所以看到的是他人的優點,對方有善根,知道隨喜功德,並不是我們自己很厲害,很了不起。而當他們指責、批評我們的時候,我們首先謙卑之心來接受,首先要感謝他人對我們的指責和批評,因爲能夠幫助我們進步,進而進行思維,他們的語言是否有道理,如果有道理,我們需要糾正自己,如果是些無理的指責和批評,可不必理會。
面對他人的職責和評判,我們不需要懼怕和膽怯,更不能生氣和怨恨,這種情緒下會讓我們心變得很封閉,很脆弱。要以坦然、謙卑的心態接受他人的指責和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