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而反長壽。某人茹葷而色力康強;某人茹蔬,而形容憔悴。
父母眷屬疾病,宜延名醫療治,兼勸以專心念佛,勿創問蔔求神之議。
遇病患之人,宜以正理谕之,勿言某家因禱而生,某家不禱而死。
療治諸般雜證,有害于生靈者,勿傳其方,栽花種樹之法,亦宜然。
傷生爲業之人,縱家道頗豐,但當勸其改業,不應稱其營生之善。
見人放生,宜贊歎以成其美。切勿發阻撓之言,退其善念。
親友前,勿言我嗜某物。
烹饪之節,其職司之膳宰,不應言某物當若何調劑(*指烹饪方法),某物當若何調劑。
見聞富家盛馔,勿出欣羨之語。
途中見水陸異類,但當發救濟之心,勿量其輕重美惡,價值貴賤。
好生者,不應向人言,某處河中有魚,某物林中有鳥,某處市中有某物。
高樓廢廟之上,見有雀巢生卵,宜方便庇護,勿向兒童言某木上有蟬、蝶、蜻蜓等物,亦如之。
遇蜈蚣、蜥蜴、蜂、虿、螈、蛇等物,不當向人言在某處。遇惡蟻者,勿言聚蟻之所。
毒魚毒鼠之藥,其法慎不可告人,見之即須滅其迹,謗佛之書尤甚。
好生之士,不應勸人畜養雞、鴨、羊、豕、鷹、貓、獵犬等傷生之物。
勸戒部
蘧恥獨爲君子,舜思善與人同。發心度世貴含宏,在在期于感動,若藉一身一口,徒然舌敝耳聾。疊相化導易爲功,可與言時休縱。
好生者,居近君之位,宜以仁慈之理,啓沃君心,勸君修文偃武,薄賦輕徭,更诏天下各府州縣,皆建放生之所,勒石題銘,永垂不朽。
親友赴任,宜勸其方按臨時,即禁屠戮犬、牛,若其地有長河大澤,可爲放生池者,勸民勒石以垂永遠。
血食神廟,禱祀者所畢集,宜將生死有命之理,鬼神墮落之原,殺業終償之故,或引佛言,或述因果,勒一碑文于此。
城門廟寺,及衆人屬目之所,皆當以戒殺因果粘出。
親友誕期,宜乘間勸之放生,且使永爲定例。
求子求名之士,所求既切,宜以戒殺勸之。
遠適他所,至親友家,不妨先致戒殺文一首。
人窮反本,理勢固然,故有病之人,宜極口勸其戒殺。
至星蔔之家,宜勸其勿判人禱祀。
遇造傷害物命之器者,宜勸其改業。
神咒語
密語流傳東夏,堪稱乳酪、醍醐(*作乳酪時,上一重凝的爲酥,酥上加油的爲醍醐)。阿伽妙劑療沈屙,煩惱林中甘露。加持一言半偈,猶能拔濟叁途,赀財不費救生多,慎勿忘于跬步。
早起,未舉足時,先誦行步不傷蟲蟻咒七遍,然後投足于地,則無誤傷之患。咒曰:“從朝寅旦直至暮,一切衆生自回護,若于足下誤傷時,願汝即時生淨土。唵地利日(音支)利娑婆诃。”
好生者,稱寶勝如來名號,書護生陀羅尼沈于河井,諸蟲皆生善趣。咒曰:“唵縛悉波羅摩尼莎诃。”
種播五谷,須以谷子一升,加持神咒二十一遍,雜種子中種之,自然不被蟲食,無螽蝗之患。咒曰:“多擲他,娑羅跋題,那□婆題。”
好生者,志欲持齋,勢所不能,食肉時,宜先默持神咒叁遍。咒曰:“多绖他,阿捺摩阿捺摩,阿視婆多阿視婆多,那舍那舍,陀呵陀呵,婆弗婆弗,柯慓多弭,莎呵。”
見人網魚、捕鳥,屠割異類,當發大慈心,默念佛、菩薩名號,或持大悲、往生、准提神咒,最有利益。咒繁不錄。
強恕部
一指投于沸湯,遍體皆如刀割。從來殺報難逃脫,萬劫紛紛酬答。片念殺機微動,勇猛回頭止遏。力行善事如饑渴,漸與仁慈符合。
好生者,欲斷殺業,先靜念異衆類生,當子母相聚之時,彼此依依不舍,與人類子母恩情難割之狀,初無少異。如是一想,則慈心發矣。
靜觀異類衆生,飲食不繼,處處求食,困苦萬狀,當念吾等,或遇饑荒,初無少異。如是一想,則慈心發矣。
靜觀異類衆生,當被執之時,或驚走,或哀鳴,甚至登屋逾垣,投隙遁野,與吾人類忽遭王難,恐怖驚惶,初無少異。如是一想,則慈心發矣。
靜觀異類衆生,當臨刑之際,或五髒已刳,而雙眸猶視;或咽喉初斷,而兩足猶伸;與吾人類遇病將死,現各種絕命之態,初無少異。如是一想,則慈心發矣。
靜觀異類衆生,當宰割之後,殺一羊,則衆羊落膽;捕一鳥,則群鳥驚飛,與吾人類當劫掠屠城之際,或見父母血肉淋漓,或見妻孥節節支解,初無少異。如是一想,則慈心發矣。
忏悔部
堪駭娑婆濁世,凡夫顛倒昏迷。惡緣日熾善緣微,愁殺眼光落地。今世因循不悔,他生欲忏無期。怨仇疊報不差移,曾見誰人逃避?
好生者,遇兵戈擾攘之日,見屍骸遍野,當念此是屠戮罪報所致,我等宿世今生,必造此業,將來亦當爾爾。念已,即行忏悔。
遇饑馑之世,人類相食,當念此是暴殄天物,饑餓衆生所致,我等既犯此業,將來亦當爾爾。念已,即行忏悔。
見人遇火焚、水溺,骨肉分離,當念此是填穴、覆巢、水漂、湯燖所致,我等將來或亦爾爾。念已,即行忏悔。
見年少婦女,忽遭産難,子母夭亡,當念此是破卵傷胎所致,吾等宿業因緣,或當爾爾。念已,即行忏悔。
見病者萬苦纏身,膿血被體,當念此是鞭撻衆生所致,吾等業報忽來,他年或當爾爾。念已,即行忏悔。
見重囚身陷牢獄,經年枷鎖,當念是籠系衆生所致,吾等若曾犯此,報至定當爾爾。念已,即行忏悔。
見人遇虎啖蛇傷,懸梁服鸩,當念此是刀杖毒藥,枉害衆生所致,我等他日保不爾爾。念已,即行忏悔。
發心部
杳杳十方國土,無非性量包涵。衆生未度我之愆,手握乾坤八面。要與人天大衆,多生多劫周旋,發心二字廣無邊,佛佛于中顯現。
發心菩薩,見諸異類,處于母胎,受大苦惱,母被殺時,子亦墮斃。當作宿生眷屬想,發廣大誓願,願我早成佛道,使十方一切衆生,皆蓮花化生,不受胞胎種種苦楚。
發心菩薩,見諸異類,戴角披毛,背負天日,當發大誓願,願我早成佛道,使十方一切衆生,皆具叁十二相,八十隨形好,威德巍巍,光照無邊國土。
發心菩薩,見諸異類,幽閉牢籠,不得自由,當發大誓願,願我早成佛道,使十方一切衆生,有大威力,飛行自在,遍遊十方而無所畏。
發心菩薩,見諸異類,坐臥糞穢,甘之如饴,糟糠水草而外,余無所食,當發大誓願,願我早成佛道,使十方一切衆生,皆以禅悅爲食,諸天妙膳,隨意充滿,自然生于七寶樓閣之內,萬福莊嚴不可具說。
發心菩薩,見諸異類,相食相誅,常懷恐怖,當發大誓願,願我早成佛道,使十方一切衆生,各各和悅,各各愛敬,乃至夢中不生嫌隙。
發心菩薩,見諸異類,負重賓士,償他宿債,當發大誓願,願我早成佛道,使十方一切衆生,多生重罪,盡得消除。債主怨家,同于眷屬。
發心菩薩,見諸異類,有聲無語,就死之際,但能哀鳴,不能控告,當發大誓願,願我早成佛道,使十方一切衆生,皆得智慧辯才,善能分別世出世間之道。
發心菩薩,見諸異類,在鋒刃之下,此也啼喚哀哀,彼也血聲咯咯,當發大誓願,願我早成佛道,使十方一切衆生,凡受刀兵之苦者,盡行度脫,得無量壽,耳中不聞生死之名。
發心菩薩,見諸異類,子母抛離,雄雌分散,當發大誓願,願我早成佛道,使十方一切衆生,母子處處團圓,夫婦人人偕老,了悟恩愛猶如桎梏。
發心菩薩,見諸異類,鼎镬煎熬,供人口腹,當發大誓願,願我早成佛道,使十方一切衆生,四大調適,無諸痛苦,永不樂世間血肉之味,究竟成佛。
萬善先資集卷四終
《萬善先資》集,吾先曾祖懷西公之所述也。(蕙)幼時閱先曾祖著書目錄,勸善集中,有《萬善先資》、《欲海回狂》二種。版本久失,印本亦無存,求之不得見者,叁十余年矣。甲寅冬,得《欲海回狂》集,若獲珍璧。程子南村,見而重梓之,以廣其傳。猶以未得《萬善先資》,爲戚戚也。乙醜春,夏子墨、林鑒堂昆仲,以是書見遺,如親佛面。念先人之手澤,于焉盡得之,其忻慰何如也!夫戒殺雖爲大雄氏之教,然與吾儒不忍之心,無異源也。是集勸戒昭然,辨惑謹微。更極詳至,苟能充之,直與天地之大德,有同體焉。苟能人人充之,即與古來鳥獸魚鼈鹹若之化,有同用焉。即不然,誠以是書朝夕觀省之,而恻隱之心,有不怦怦欲動者乎?是亦存仁之一助矣。雖然,尤願閱是書者,一返觀焉。憫物類之貪生畏死,而人情之好惡趨避,更可知已。吾既不忍一物之傷生,而與吾同類者,忍使之不得其所乎?利濟蒼生之願,不以窮達而或殊也,是又在乎善會是書者。今年秋,同志見之,欣然集金,以付剞劂氏,叁閱月而刊成。是足見諸君子之好善,而先曾祖亦含笑于西方淨土也。 嘉慶十叁年戊辰,嘉平月既望,曾孫蕙田,百拜謹跋。
《萬善先資集卷四(周安士)》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