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十大礙行”是真精進的動力

  “十大礙行”是真精進的動力

  林克智

  1.對于自身的健康方面,不要總希望永無病苦。身體無病,就容易産生貪欲的念頭。貪欲念起,就一定會破戒而退失無上道心。如果能知道病痛本來是空的、是由因緣業力牽引而來的,那麼病魔也就無法折磨我了,因此病苦是對治貪欲的良藥。

  2.在處世待人方面,不要總希望沒有困難。處世無困難,就會産生我慢貢高之心,自高自大、目空一切。驕傲心起,一定會欺壓別人,藐視真理。如果能了知困難境界的本身是虛妄的、是由因緣業力牽引而來的,那困難對我們有什麼傷害呢?因爲患難可使我們不起驕慢之心,這不是解脫嗎?

  3.在學問的參究方面,不要總希望自己是最聰明的人,一學就會,沒有障礙。在求學上一有逾越之心,就會産生急燥求進之念,往往認爲自己已經不錯了。在修證上也會以爲自己已得到什麼。如果能理解障礙也是虛妄的。是由因緣業力牽引而來的,那障礙也不爲礙了。因有障礙而使我們穩步求進,不會因急誤事,這不是逍遙自在了嗎?

  4.在曰常修行方面,不要總希望太平無事,永無魔難。修行無魔難,就會逐步退失精進的願心。願不堅,就會未證悟到的自以爲已證到了。如果能知道魔難也是虛妄的,是由因緣業力牽引而來的,那魔難也就不能惱亂我。因有魔難來鍛煉我們的道心,群魔不就成了我們的法侶了嗎?

  5.在計劃辦事方面,不要總希望一帆風順地成功。辦事易成,就會産生妄自尊大的心情而自尊自誇。墮入狂妄自大後,一定會認爲我什麼都能,要知道事的成敗,都是由因緣業力牽引而來的,所謂成功也是業力果報所感,並不是個人有什麼大的能耐。因爲辦事難成,故不落能所隨緣而精進。常使心態處于安樂狀態。

  6.在朋友的交往方面,不要總希望對我有什麼好處。如果在交際上總希望自己得益,就會産生貪欲執著的心埋,而有損于道德和朋友的情誼。心有染著,必常去找人之不足,見人之短而起分別。如果懂得交情也是虛妄的,是由因緣業力所牽引的,就可明白交情的深淺亦是一種果報,並不是靠你的“才能”而可強求的。在朋友交往上的不順,反可激起自已的忏悔向善,因此交情不好也可成爲進道的資糧。

  7.在人事處理方面,不要總希望人家都能依從我、尊重我。如果人人都能順從于我,就會産生夜郎自大的心態,會覺得自己什麼都是正確的。應該認識到人家對你的順從也是虛妄的,是由因緣業力所牽引的,別人對自己是否順從,也是因緣果報而已,並不代表你什麼都正確。因此當遇到不如意的人時,要除去人我之相,檢查一下自己,這樣逆我之人就成爲樹我德業的園林了。

  8.當我給人以好處,辦有利于人之事時,不可存在受人贊揚、得到好報之心。做好事圖望人家報答、貪著名氣,就會陷入揚名自喜的我執而不能自拔,反受做好事之累。如果知曉德行本虛,都是由因緣業力所牽引的,倘若沒有一定的因緣,也不會受到贊美,受到稱贊也不能說明你什麼都好了。應切實地布德于人,揚棄沽名釣譽之心,這就是以布德爲棄履。

  9.在有利可圖的時候,不要總希望自己也能得到些好處。有利就想沾光,就會産生癡心妄念,癡心貪財之念一生起,往往爲想得到錢財,而毀掉自己苦修的德行。如果知道世利是虛妄的,是由因緣業力所牽引的,也就不會去盲目地追求了。因爲富貴是由布施行善而來的,而疏利正是布施,這不就是真正的富貴嗎?

  10.當被人誤解而受到抑製的時候,不要總希望通過申辯而得到諒解,因爲這樣做會産生人我分別之心,加深怨憎之情。人我心起,嗔恨之火滋生,多年積聚的善法功德就要被毀。我們應懂得受抑也是由因緣業力所牽引的,是一種果報,並不全是自己的過錯所成的。因此受抑後應該忍辱,一個人能謙虛的話,即使受到抑製又有什麼傷害呢?相反,我們在受抑之後,不是怨恨,而是靠忍辱精進力來度,這正是修行之門啊!

  摘自《一生解脫之路》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