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地藏經》的主要精神和基本內容 第一部分 《地藏經》是怎樣的一部經▪P2

  ..續本文上一頁遺囑的重要,也說明了十方諸佛對于衆生都是如母憶子。因此這部遺囑也可以說是十方叁世一切諸佛共同的遺囑。當年弘一大師和靜權法師在聽講《地藏經》的時候,都情不自禁地在講堂裏放聲大哭。今天我們學這部經,應該生起佛恩深重難報的思想,不忍聖道衰,不忍衆生苦,才發得起菩提大願。我們大家都應當發心上求佛道,下化衆生,不負佛陀的遺囑,荷擔如來的家業。我們看《地藏經》上最後一品“囑累人天品”佛是這樣說的,概括起來有四句話“現在、未來天人衆(當然包括我們都在內),吾今殷勤咐囑汝,以大神通方便度,勿令墮在諸惡趣”。怕我們墮叁惡道。我們學習了之後,就會使我們體會到,佛教徒必須知恩報恩,體會到佛恩深重很難報答。

  

第叁點、《地藏經》是爲人處事的准則

  淨業叁福第一福就是講做人,這就是大乘佛法的基礎,也是淨土法門的基礎。《地藏經》首先提出來的就是淨業叁福,特別是第一“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非常具體,讓我們懂得,教導我們不離日常生活來修學佛法,實際上就是如何做人,如何處世,如何居家,乃至于出生、死亡、疾病等等日常生活當中應當怎樣做,就是《地藏經》告訴我們的。能夠依《地藏經》修行,你就能止惡行善,消災免難。這個非常具體的指導,只要我們能夠這樣做,必然得到很大的利益,所以說這部經對我們做人處世非常有用,這是一部做人處世的教科書。

  

第四點、《地藏經》是具體講因果規律的經典

  因果是佛法的核心,不懂因果就不懂得佛法,不信因果就得不到佛法的真實受用。虛雲大師說得很明白“因果二字把佛所說的法概括無余了。”這個結論不是隨便下的,離開了因果就沒得佛法。他又說“因果二字是一切聖凡、世間、出世間都逃不了的!”不僅是我們凡夫逃不了,有神通的人也逃不了。他用這個“逃”字,這個字份量很重啊!印光大師說:“諸佛成正覺,衆生墮叁途,皆不出因果之外”。凡夫一天到黑種的是殺盜淫妄的因,當然得的果報就在六道輪回裏面受苦果。這個決沒有錯嘛。種汙染的因,當然得汙染的果報。種清淨的因,才得清淨的果報。印光大師告訴我們:“信因果者,其心常畏,畏則不敢作惡;不信因果者,其心常肆,肆則無所忌憚。經所謂:菩薩畏因,衆生畏果,正是如此。”又說:“人人信因果天下大治,人人不信因果天下大亂”。所以我們今天作爲佛弟子,必須明因識果,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虛雲大師提出學道的先決條件,第一個就是深信因果,第二個就是嚴持戒律,因爲你不信因果就守不住戒律。所以這一點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關系都非常密切。《地藏經》對因果談得很具體,這個是絕對真實不虛,沒有信心的人把這部經看成神話,那就錯了,那就得不到真實受用。

  因爲因果輪回說之難信,下面我們就對這方面作一深入理解。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中,談到了佛于忉利天宮爲母摩耶夫人說法,說地藏菩薩宿世弘誓因緣,以佛滅度後衆生付托地藏菩薩救度,贊歎禮拜稱念地藏菩薩的功德,並廣說地獄苦況,善惡業果。該經所講到的都是因果輪回之事,不但一般群衆懷疑,同時也是許多佛教信徒,久久難以建立正信的主要原因,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就談不上對佛教的真正信仰。如果把輪回、因果、生死、業力這幾個問題能搞明白,那佛教中的許多問題就會說清楚了,就可以對萬事萬物的來源,從根本上找到答案。

  談到輪回二字,先要明白佛教的因果律。佛教認爲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是由因緣和合而形成的,這稱之爲緣生,就是萬法從因緣而生,也稱萬有因果律。因必要遇緣才能結果。例如植物,它最初是一顆種子爲因,種子種入土壤中以後,經過人工的灌溉、施肥、松土及日光的照射、空氣的流通等助緣,便會逐漸發芽、生出根、莖、葉、花,最後結果。我們人也一樣,最初以自己的業識爲因,經過父母的孕育爲緣,懷胎十月後,由母胎出世,便成爲我們這個人。其中都包含許多因緣條件與種種因果關系,我們要研究這個因果過程,在時間上就應分爲過去、現在和未來叁世。過去世是因,現在世就是果。現在世是因,未來世又是果。所以佛說:“欲知前生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來果,今生作者是。”這些爲善作惡,感因招果的道理,在佛學上有個專有名詞,叫做“業感緣起”。

  這個業到底是什麼?從業的本身來講,它沒有固定的性質,它是隨著我們善惡的心理,所産生的一種造作行爲而集成的力量,這種力量稱爲“業力”。例如我們心中存有貪、嗔、癡、慢等煩惱,引起我們的身與口所作的殺、盜、淫、妄等罪惡行爲,名之爲惡業。又如我們心中存有五戒、十善等純善的思想,當然所行所爲的都是善業了。由此即知業力之惡,就是由煩惱的惡因,所造成的一種惡的行爲;業力之善,就是由對治煩惱惡因,所起的一種善的行爲。由于有這種業行造作的力量,所以就會招感到我們現生苦樂的果報。

  我們心中爲什麼有貪、嗔、癡煩惱呢?佛告訴我們無明是煩惱的根本,由于有無明熏習力故,才有種種煩惱的生起,故亦可以說無明是煩惱的發動機。但無明究竟是什麼呢?無明就是無所明了,也就是我們心中有了一念迷惑,而不了知宇宙人生的真理到底是什麼意思。無明只有迷理成事的作用,而沒有實際存在的體性。因無明有成事的作用,所以能起貪嗔癡等煩惱。又因無明沒有實在的體性,所以修行得力,即能斷除,更應知道衆生心中一念迷既是無明,那麼反過來衆生心中一念悟即是知慧了。由此可知迷悟皆是衆生心中的一種作用,而不是衆生心中的自性本體。

  無明是衆生心中法爾具足的一種力量,它沒有生起的時間,更沒有生起的現象,故佛經中說“無始無明”,它是依著真心而有,但不可說無明是從真心生起的。因爲無明與真心本是二始同源的東西,不能說誰先誰後。因爲真心之體如如不變,則真心無始亦無終;因無明妄法修行能斷故,所以無明則是無始有終。我們明白了這種修斷的道理,就可以反推到因果輪回起自業力,業力由煩惱造作而成,煩惱的根本是無明,所以我們只要能斷掉根本無明,則世間的一切因果輪回,自然都可停息而斷滅了。

  那我們用什麼方法來斷除無明呢?這只要我們依著佛陀的指示,努力修習戒定慧等叁種法門,就可逐漸斷除根本無明。這就是以持戒修善法,來製止惡念不起,從而生出一種禅定功夫,由禅定功夫而發出一種智慧的力量。因智慧之力,而起一種淨化的作用,如此即可斷掉心中的種種煩惱,以及無始的根本無明。從此生死輪回永息,菩提涅槃得證,一切智慧光明,功德法財悉皆圓滿成就。

  從以上四點說明了《地藏經》是佛門的一部孝經,是佛說的遺囑,是做人處世的教科書 ,是學習因果的重要經典,所以我們從這四個方面就可以說明這部經典應是佛弟子必修的經典。這是我想說的第一部分。

  

《《地藏經》的主要精神和基本內容 第一部分 《地藏經》是怎樣的一部經》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