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甯瑪派大圓滿法與苯教大圓滿法比較差異
目前大圓滿法有五個分支,早期有兩支,一支在甯瑪派,一支在苯教。近代有叁支,一支在噶舉派,一支在薩迦派(大圓勝慧),還有一支在格魯派(五世、十四世達賴喇嘛),甚至在青海省甘德縣也有覺囊派的隆什加寺傳授大圓滿法。而早期兩個分支,甯瑪派大圓滿法與苯教至高大圓滿法的傳承,在學術界常有誰抄襲誰的爭論,至今未休。學者們從曆史傳承、文化深度及理論水平考察起源的問題,並以教主、祖師們的修行典籍作比較,苯教一直比較吃虧。但是由于兩派皆長期有修行成就者,甯瑪派是佛教的一分支,經典理論比較充足,而苯教經典比較零散,且有剽竊證據。[1]在苯教大藏經中,將佛教般若經搬過來,變成第二部分廣大清淨之大品部,所以連象雄耳傳大圓滿法(在第四無上心品庫藏部)也被懷疑從甯瑪派伏藏挖掘出來的,而不是敦巴辛饒米沃教主或占巴南卡上師或才旺仁真大師的直傳,且與甯瑪派一致,以普賢王如來爲修行最高合一對象。但是苯教大圓滿的古代傳承現今資料與甯瑪派確實不同,且在實修上也有一些差異,加持咒語也不相同,爲此,筆者特別于 2007年2月15日到青海省的同仁縣的文嘉寺(阿羅旺加寺)實地考察,並在同仁縣城郵政賓館與苯教的旦科師父同住叁天,學習苯教大圓滿法理論與閉關內容,在本章第二節會有詳細介紹,這是學術界新的創舉。筆者與苯教因緣深厚,還在北京認識了來自四川阿壩縣朗依寺的秦麥洛桑活佛,去四川省新龍縣樂莫寺,針對大圓滿法虹光化身者阿曲喇嘛做調研時,還參觀了益西寺(已去世的《苯教大藏經》編者阿雍活佛的主寺)。從秦麥洛桑活佛處得知了《西藏苯教源流》作者,夏紮日出的虹化者夏察·紮西堅贊(公元1859~1935年)大師的修行處,大師又是宗派無分別(利美)運動的蔣揚欽哲旺波仁波切的好友,二人曾互相灌頂印證。在印度的達蘭薩拉時,筆者得知曼日寺的住址,目前從西藏轉移的隆度丹貝尼瑪主持的曼日寺已是佛苯互混修行的寺廟,非常重視佛法。筆者也到過西藏的岡仁波齊峰(Kailash)及周邊考察,因此特別在第六節比較兩派實修內容的異同。這也是漢地學術界首創。本章將對苯教大圓滿法的見地與實修先做介紹,再與甯瑪派大圓滿法做比較,大家也可參考班班多傑老師《藏傳佛教思想史綱》中的《苯教大圓滿法與甯瑪派大圓滿法的比較》一節[2]。
本章分爲六節,分別介紹苯教九乘中最高乘大圓滿,青海文嘉寺大圓滿法修行,四川朗依寺大圓滿法修行,夏紮日出的夏察·紮西堅贊大師大圓滿法修行,苯教大藏經,與甯瑪派閉關內容及思想傳承不同處。
--------------------------------------------------------------------------------
[1] 班班多傑.《藏傳佛教思想史綱》.上海:叁聯書局,1992年.第81頁~第100頁.苯教將《般若十萬頌》改爲《康勤》,《般若兩萬五千頌》改爲《康穹》,《瑜伽師地論》的《抉擇分》改爲《苯經》,《五部大陀羅尼》改爲《白黑等龍經》等。
[2] 同上,第94~10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