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甯瑪派的大圓滿法(DZOGCHEN又稱爲阿底瑜伽)是藏地最早傳自印度的至高無上的修煉法。當赤松德贊在吐蕃主政時期,此修行方法由蓮花生大士,無垢友大師,與毗盧遮那叁人從印度引進,後來成爲甯瑪派九乘判教最上一乘,又稱爲阿底瑜伽,或菩提心法脈。初期傳人很少,近一百多年來,才開始普傳弘揚。當神秘面紗揭露,大圓滿法證悟之果——虹光化身極具吸引力,其價值難以衡量,目前大圓滿法已風行歐美。要了解大圓滿法的正行修行(包括徹卻與脫噶法),有必要整體了解甯瑪派曆史、大圓滿法傳承曆史,及其見地、修行、果位,才可能更深入探討。因此,本文以大圓滿法的思想及修行爲核心,使用比較宗教學、曆史文獻學及田野調查等方法研究,共分成八章討論。主要研究解決長期困擾學術界的大圓滿法起源問題以及大圓滿法的見地與修行果與北傳佛經比較等等。雖然北傳佛經沒有大圓滿法這個名詞與修煉細節,但直接傳承自文殊菩薩與東方阿閦佛國的大圓滿法修煉,卻是道道地地的大乘心法的分支。
首先在第一章中綜合介紹了大圓滿法曆史、見地、修行、果位等。其中,特別強調的是,大圓滿法重視自然智慧、本淨澄明的觀照,其見地不是他空見,菩薩道貫穿整個實修過程,這些均可證明大圓滿法直接傳承了大乘佛教的心法。
龍欽饒降巴尊者(公元1308~1364年)是十四世紀甯瑪派的一位集大成者,是大圓滿法承先啓後的祖師。他的相關著作闡釋了大圓滿法的修行見解。通過比較尊者的著作和大乘諸多佛典的相關內容,也可證明大圓滿法是大乘佛法的重要傳承法脈。因此,第二章提出叁十八個名詞,來表明大圓滿法的見地和修煉特質,以此與大乘經典互相印證,表明大圓滿法見地已融入衆多顯密經論之中,相關概念如:自然智慧、覺性赤裸、童子瓶身、無分別智、本淨、平等、法界、本超因果(無異熟)、輪回涅槃不二、菩提心、消融、自性清淨、無住、無念無作意、無勤自然住等。其中,還解說了大圓滿法特有的四光脈、雙眼智慧脈、六燈或四燈、中脈驗相以及四相(法性現前、覺性增長、覺性如量、窮盡法性)等概念,供有興趣深入的修行者參考。這是在大圓滿法研究方面,漢地學者首次運用大量文獻與北傳佛經來互證見地。
關于大圓滿法的起源問題,有些學者認爲大圓滿法與禅宗關系匪淺,甚至認爲大圓滿法徹卻修行來自禅宗,筆者認爲此見解恐怕有錯。敦珠法王的法脈傳承到談錫永上師這一代,認爲文殊菩薩與維摩诘居士弘傳的不二法門是大圓滿法最早心傳,筆者認爲這見地還不明朗,只講對了一半。就筆者而言,印度傳來的大圓滿法的源頭,是化身爲金剛手菩薩的文殊菩薩及來自東方妙喜佛國的阿閦如來、金剛薩埵、維摩诘居士等。龍欽饒降巴尊者在《曆史寶鬘論》一文中,提到普賢王如來化身金剛持佛傳授大圓滿法密意給金剛薩埵與金剛手,金剛手菩薩傳大圓滿法密續給人間初祖嘉饒多傑。所以,第叁章討論了與文殊菩薩(化身爲金剛手菩薩)相關的佛典,它們體現了大圓滿法的根本見地,如《聖妙吉祥真實名經》、《文殊師利所說不可思議佛境界經》、《阿阇世王經》、《文殊師利所說般若波羅蜜經》及《維摩诘所說經》等等。其中,大圓滿法祖師最重視的《聖妙吉祥真實名經》提到“持金剛金剛手,此妙吉祥智勇識不共真實名”,意即文殊菩薩化身金剛手菩薩。第四章討論了與阿閦如來(不動如來)妙喜佛國相關的佛典,如《阿閦佛國經》、《大寶積經·不動如來會》、《大般若波羅蜜經·見不動佛品第二十四》、《維摩诘所說經·見阿閦佛品第十二》等,最後還探討了金剛薩埵的東方妙喜佛國淨土,並突出了金剛薩埵主發菩提心之妙德。這是漢地、藏地學術界針對大圓滿法起源問題,首次提出的一個比較深入、全面的結論,極具學術價值和意義,由此可促使後來者更深入探索大圓滿法的特色。
在起源問題上,由于有學者提到赤松德贊時期頓漸之爭的摩诃衍那,及大圓滿祖師漢人吉祥獅子可能來自禅宗,對大圓滿法有所影響,但筆者並不贊同。因此,第五章特別提出禅宗傳承的叁部經典:《楞伽經》、《金剛經》及《六祖大師法寶壇經》,與大圓滿法見地作比較討論。首先以大圓滿法心部典籍《一切法大圓滿菩提心普作王》,與《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作修行對照,之後對《金剛經》及《楞伽經》與大圓滿法的修持見解進行比較,最後總結出禅宗與大圓滿法修行思想的兩個根本差異,筆者相信,這個結論對厘清學術界對兩者的認識,會有極大的幫助。
另外,還有一些北傳佛經的內容可以驗證大圓滿法是大乘心法,例如:《阿毗達磨大乘經》中的平等法界;《楞嚴經》中的虛空藏菩薩修行、文殊菩薩談平等;中觀派龍樹著作的《中論》觀業品及觀涅槃品,提到了本超因果及輪涅無二;《禅法要解》及叁解脫門,提到了消融、虛空定、大悲等;《勝鬘經》、《大方廣如來藏經》中的如來藏思想;《大般涅槃經》提到的金剛寶瓶身;《法華經》提出的自然智慧等等。因此,第六章主要對上述經典的相關內容,進行分析探討,從中明顯可見,大圓滿法見地與漢地所傳佛法的見解完全可以相融貫通。
此外,對于大圓滿法虹光化身、叁身任運等修行成果,第七章進行了介紹。筆者公布了幾次田野調查的成果,實際求證,還嘗試進行科學分析,最後以此與北傳佛經中的究竟涅槃境界比較,並闡明大圓滿法涅槃解脫的獨特處。
由于大圓滿法有五個分支,早期有兩支,一支在甯瑪派,一支在苯教。近代有叁支,一支在噶舉派,一支在薩迦派(大圓勝慧),還有一支在格魯派(五世、十四世達賴喇嘛),甚至在青海省甘德縣也有覺囊派的隆什加寺傳授大圓滿法。因此,第八章主要比較早期兩個分支苯教大圓滿法與甯瑪派大圓滿法的同異。筆者運用田野調查的成果,采取叁例:青海省同仁縣文嘉寺、四川省阿壩縣朗依寺、四川省德格縣的夏紮日出,來解說苯教大圓滿法的閉關修行,同時一並分析苯教大藏經,及苯教大圓滿法與甯瑪派大圓滿法二者見地的異同。其中,苯教叁年閉關課程(注:以文嘉寺爲例)的詳細內容,是筆者調研首度披露于漢地學術界。
綜上所述,本文運用衆多文獻和田野調查的成果,進行比較、印證,深入探索,闡明並總結了甯瑪派大圓滿法的見地、修行、果位,及起源問題。筆者認爲所有與文殊菩薩及東方妙喜佛國相關經典,皆可當作認識和修行大圓滿法的入門基礎,這也代表了文殊及東方妙喜佛國法脈傳承。而且在普傳時,對氣脈明點、中脈脈輪的打通要求不必太嚴格,即可修徹卻與脫噶法,看虛空、看無雲晴空禅修,人人可學。這爲以後漢、藏、印度佛學界進一步深入研究甯瑪派大圓滿法,提供了全面而堅實的基礎,意義深遠。
關鍵詞:甯瑪派大圓滿法、文殊菩薩、阿閦如來、四相、金剛薩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