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將上下而求索
華 欣
因緣際會,2008年國慶長假期間,我有幸和龍華寺佛學班諸位同修一起,來到古老的西園戒幢律寺,參加第叁屆菩提靜修營。
我是在龍華寺做義工時得知這一消息的。一開始,我對菩提靜修營並沒有清晰的認識。這一次靜修營的生活,可以說是我人生旅途中難忘的五天。無論是各位大德精彩睿智的佛學講座,還是營員們相互之間的尊重和包容,都令人印象深刻。凝望著放生池中嬉戲的魚兒,撫摸著大殿前滄桑的銀杏,到處充滿著甯靜與安詳。
誦經時,大家很專注,腔調悠揚,經文像泉水般流出。聆聽寺院裏的各種法器,那麼莊嚴,幫助我們返照內心,也督促著我們的每一項修行。
早晨的皈依共修,是憶念叁寶的過程,也是學習佛菩薩發心的過程。在每天的共修中,我有了強烈的歸屬感。晚上的禅修,使我發現了自己的煩躁、懈怠,這需要用耐心和毅力去對治。濟群法師對般若正觀的講解使我豁然開朗,生命的軌迹一下子變得清晰。我進一步了解到,在佛法修學的過程中,般若正觀是不可或缺的指路明燈,是我們本性具有的智慧光明。而通過《普賢行願品》的讀誦和觀想,又使得我感受到佛菩薩的無限智慧、無限慈悲,也希望自己的心量能隨之不斷擴大。
除此之外,我的很大收獲是受了五戒、八關齋戒、菩提心戒這幾種戒律。
半年前我已經皈依佛門,但內心的膽怯和種種托詞使我不敢面對五戒。這一次在西園寺,我毅然發願依教奉行,受持五戒。我明白了,五戒不但是在家弟子的行爲規範,也是培養慈悲心的方法。持戒,是自律,也是布施,對一切衆生施無畏。
得以受持菩提心戒,也是非常殊勝的事。平日裏總是圍著自我打轉,只想到自己的利益得失,所以心量比較狹窄,經常會妄念不斷,煩惱紛飛。聽濟群法師說,菩提心是大乘佛教的靈魂,如果沒有發菩提心,盡管修大乘法門,也不算是真正的大乘行者。那麼,此次西園之行,受持了菩提心戒,是在修行佛法的道路上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和各位營員一起到陽澄湖邊去放生,也是受益匪淺。當我看著魚、蝦、泥鳅重獲自由,有一種悲憫油然而生,更有一種喜悅之情。希望這些生靈也能與佛法結緣,在未來的某一生中,像今天的我們一樣有緣親近善知識,聽聞佛法,踏上菩提大道。
靜修營接近尾聲了。西園寺內,洪鍾再一次敲響,陣陣鍾聲震撼著我,一直抵達心靈的最深處。這是佛陀的法音,彌漫于虛空,把我們喚醒,把我們帶到當下。再一次凝視大殿裏佛陀的雙眼,我知道,唯有感恩和惜緣,才能不虛此行,在學佛的途中,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