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心理疾病一些常見的誤解
鄒義壯
誤解1.心理疾病大多是因爲父母關系不好、家庭教育不當、學校環境不好、性格不良、競爭激烈或者受刺激後産生。
——以抑郁症爲例,盡管心理刺激可加重或誘發某些心理疾病,但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60%以上的抑郁症屬于生物性疾病,疾病本身起因是大腦特定部位的神經介質水平的改變,與心理和環境因素關系不大。
誤解2.心理疾病和軀體疾病是兩類完全不同的疾病,前者是心理的,後者是生物的。
——研究表明,許多嚴重的心理疾病和糖尿病、高血壓一樣,是生物性疾病。心理疾病什麼人都可能得。聰明人和成功人士可以患心髒病、高血壓,也同樣可以得心理疾病。有些心理疾病,聰明人更容易得,心理學家和精神科醫生也不能幸免。
誤解3.抑郁症都是以心情抑郁爲主要表現。
——抑郁症除了心情不好外,可以表現爲疲乏無力、喪失興趣、食欲不振、體重改變;也可以表現爲各種各樣的軀體不適,例如頭暈頭痛、腰酸腿疼;一般都伴有動力減退和認知功能障礙,例如注意力不集中、思維遲滯、記憶力下降;嚴重的可以有自殺觀念甚至自殺行爲。
誤解4.心理疾病的治療主要依靠心理治療。
——國際公認對心理疾病的治療應該包括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由于多數心理疾病和高血壓、糖尿病一樣,都有病理學的改變,因此藥物治療非常重要,這一點常常被人們忽視。
誤解5.心理疾病是沒有辦法治療的,終身不愈的。
——心理疾病給人的印象是反複發作,遷延一生。其實,這只是極少數,而且通常的原因是早期沒有及時治療。
誤解6.治療心理疾病的藥物都有很強的副作用,人服用後就會變傻了。
——這是由于人們對精神科藥物的不了解而産生的恐懼心理。80年代以前早期的精神藥物,副作用大,服後目光呆滯、肢體僵硬畸形。但是,近20年來,精神藥物發展變化非常迅速,藥物的療效提高,而副作用大大減輕。
誤解7.心理疾病可以不治自愈,所以不必治療。
——有些心理疾病,例如部分抑郁症確實可以不治自愈,但是,患者通常要經過幾個月甚至幾年的痛苦掙紮,部分或完全喪失工作和學習能力,忍受常人無法想象的失眠、壓抑、喪失自信和尊嚴、甚至自殺的危險。和大多數心理疾病一樣,抑郁症是致殘性疾病,盡管一般是可逆的,經過一段時間會自動緩解。但是,抑郁症患者在這段時間裏喪失的生活質量、工作能力和機遇是無法補償的。記住:抑郁症90%是完全可以治好的疾病,但是95%的抑郁症沒有去看病。
誤解8.心理疾病早治晚治都一樣。
——不對,心理疾病和任何疾病一樣,越早治療,效果越好。治療的延遲只會造成反複發作、慢性化和精神殘疾。
誤解9.只有精神病人才會看精神科醫生。
——人們對看精神科有顧慮,覺得看精神科醫生說明自己有精神病。其實“精神病”只是精神科裏極少數嚴重的病曆,一般指精神分裂症或類似的障礙。在國外,看精神科醫生大部分是“非精神病性”的心理障礙,例如抑郁症、焦慮症、強迫症、社交恐怖症、睡眠障礙、人格障礙、發育障礙、學習障礙、進食障礙、酒精和藥物依賴等等。
誤解10.預防心理疾病,主要是保持健康和愉快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