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密宗灌頂威儀探秘
尕藏加
藏傳密宗威儀是藏傳佛教禮儀中較明顯區別于其他佛教禮儀而獨樹一幟的一種宗教禮儀。而藏傳密宗威儀中又以灌頂威儀最具特色。因此,首先將灌頂威儀作具體介紹:
灌頂威儀在藏傳密宗中發揮著特殊的作用。因爲它包含著“授予神力或權力”的神秘意義。從嚴格意義上講,藏傳密宗信徒或修煉者在誦咒以至供養設壇等種種修行儀式上都有一定規範、不得任意妄爲外,還必須經由傳法金剛上師給受法人舉行“灌頂威儀”,傳授密法,然後修煉者才能正式進入密法的修煉階段。
所謂的灌頂威儀,簡言之,就是用聖水澆灌受法人的頭頂,這種以聖水澆灌頭頂的作法與基督教的洗禮以及爲君主加冕的印度教禮儀形式極其相似。但藏傳密宗的灌頂威儀則具有特殊的功能,它能祛除修持者無始以來身心的無明煩惱之垢穢,引出本來具有的自性清淨心,同時還給修持者授予真言、秘印、秘意(明)。修持者如獲得這些秘訣,就可大大縮短修行成道的期限 可以即身成佛。藏傳密宗修持者也有這樣的感覺,經灌頂後一種神通力便進入他們的心中;而且永固地停留在那裏。可見。灌頂的意義在于開發佛性,正如“一切衆生皆具佛性”,只是因爲凡夫與佛的分別在于佛性的顯露與否罷了。
根據佛教經典,在釋迦牟尼取得最後身(佛身)前,已是十地菩薩,經灌頂後成佛,而以化身示現人世。這種示現,已是佛的示現。由此得知,釋迦牟尼也是經過灌頂後才成爲佛陀的。
據大乘佛經,菩薩修行到達第九地時,十方諸佛爲其灌頂,以手摩頂,視其“入諸佛界”,但並未形成一種現實的禮儀。佛教發展至密宗階段,才把灌頂禮儀化。後來灌頂在藏傳密宗中得到發揚光大,藏傳密宗視灌頂爲最莊嚴、最神聖的宗教禮儀。藏傳密宗還強調未受灌頂者,不得聽聞受學密法,更不可擅自閱讀密教經典,否則,即使依法修持也不可能有所成就,甚至還有“盜法”之罪,死後會墮入獄。正如宗喀巴大師在《密宗道次第廣論》中所講:“欲成聞修大密之器,要得清淨灌頂,是故灌頂即是成就根本,若無灌頂,縱能了達教義精進修持,終不能得殊勝悉地(成就),非但有不得大悉地之失,縱得諸小悉地師資亦懼墮那洛迦(地獄)。”由此可知,修煉藏傳密宗必須經過灌頂這一關。
按一般傳統規則,爲密法修持者舉行灌頂儀式時,首先要請一位金剛上師或根本上師作爲儀式主持人,修持者向這位金剛上師宣誓:立志修持密法,永不向外人泄露,否則,願承受佛的懲罰。灌頂儀式必須在莊嚴的曼陀羅前舉行:第一步,受灌頂的密法修持者采取沐浴等方式清潔身體,並依照密宗禮儀身著嶄新的憎衣。其次,金剛上師用一個盛滿聖水的寶瓶,向受灌頂者的頭頂上灑少許聖水;之後,再用一個盛滿青稞的嘎巴拉(用)人頭蓋骨作成的碗),讓受灌頂者喝幾口。至此灌頂儀式算基本完成。
灌頂儀式完成之後,金剛上師根據密宗修持者的性格、生理等特點,爲他選擇一尊本尊(神),還要傳授如何修持本尊法,以及設立壇城或曼陀羅等密宗儀軌。然後,除了灌頂等特殊儀軌必須由金剛上師主持、指導外,密宗修持者可以自行修持密法。
自行修持密法時,修持者首先要清淨壇城,即選擇一處寂靜的場所,設立壇城,安置佛像、經卷和佛塔(以小銅塔于佛像前供養,此塔如法裝藏,不可供空塔),此叁種供品代表佛、法、僧叁寶,也是身、語、意叁密的表義,叁者缺一不可。壇城布置要求井然,每日必須清掃幹淨,這樣,使人肅然起敬,樂于久坐靜慮。爲莊嚴壇城,則以白土或白米作形繪製在壇城正前方地面。在修持者的座位上鋪厚墊,其座後背須高二寸許。如此,修持者煉法時氣脈平安順暢。其供品用具也有講究,如所有供具以金、銀、赤銅爲最佳,大小可隨意,但不能小或大到極限,就拿供聖水的碗來說,一般以能盛一二兩爲標准。貢獻聖水以七碗爲一份,多至可達上千。所謂八供包括阏伽、濯足水、妙華、燒香、明燈、塗香、飲食、音樂,如果修持者沒有條件或能力供養八供,可以聖水替代。七碗聖水,再以一枚海螺或鈴替代,合爲八供。聖水必須整潔,每日換一次淨水,並念誦“嗡、阿、吽”加持淨水,成爲甘露之後再倒入碗中,這就是所謂的聖水。碗中聖水既不能過淺,分量必須適度。否則,過滿感一切無厭足果,過淺感悭吝心增長及諸事不稱心果,而且聖水碗要排正,不可偏斜,如聖水碗偏斜,感心不正果;聖水碗相距過疏,感不與大德相近果;過密感常與上師 相近。覺察上師習氣過失,不見上師功德果。聖水供完後,到晚間將碗中聖水倒入淨水桶中,倒時自左至右、向內勿外,同時作觀諸佛福德智慧、一切悉地皆攝入自己身內,如向外則感貧乏果。將倒入桶中的聖水可用于洗臉或手,或灑于幹淨的地方。
密宗修持者除了貢獻八供之外,還要加供朵麻(漢意爲食子),它是用糌摻加叁白(牛乳等)叁甜(白糖、紅糖和蜂蜜),並加少許六香(草藥、花等),揉成叁份食子,其食子形式,隨各法不同或由上師傳授定製。之後,食子正中一份供本尊,右邊的供護法神,左邊的供地神。同時准備一個淨水壺,壺上插孔雀羽毛,凡加持供品食子時,一面念誦咒語,一面用孔雀羽毛浸淨壺內之淨水,向食子上面揮灑,消除食子上的邪魔。如按無上瑜伽密法,則須准備一個天靈蓋,即人頭蓋骨製成的形狀似碗的供具,還要准備鈴和杵,以及一個小手鼓。從無上瑜伽的角度看,這些法器或供品是每一位修持密法的人必不可少的法器。由此可得,藏傳密宗的禮儀不僅豐富多彩,而且每一項、每一種禮儀都有各自不同的嚴格規定,修持者必須嚴肅認真對待。這說明修持藏傳密宗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另外,在舉行灌頂威儀時,密宗修持者將從他的金剛上師那裏接受一個新名,這是修持者用于修煉密宗中的法名。密宗修持者在完成近兩年的加行修持之後,他不再是一位純粹的弟子或信徒,而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密宗修持者。但是近兩年的修持只是基礎性的訓練,如果修煉成爲一名真正的金剛上師或根本上師,密宗修持者需要花費二十多年的艱辛修持過程,在這漫長的時間過程中尚須敬請金剛上師舉行多次灌頂威儀,每次舉行灌頂威儀之後,金剛上師對修持者還要"授記",即金剛上師向修持者傳授今後可允許研讀的秘密經文。這一儀軌要在連續一個星期內每天持續近八小時,金剛上師的親自"授記"具有特殊的意義,而且這種傳授方式持續數年或更爲長久。
作爲一名密宗修持者在他的密法修煉過程中需要接受多次不同的灌頂,如瓶灌頂、密灌頂、智慧灌頂和名詞灌頂。這是密宗修持者從初入密宗到最高密法,即依照密宗次第步步提升時所要進行的不同級別的灌頂,因爲不同級別或不同形式的灌頂具有不同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