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一根刺的啓示

  一根刺的啓示

  聖凱法師

  在《聖經》裏有這樣的一個故事。

  在耶稣所有的門徒中,保羅是非常特殊的一位,他不但有學問、有才幹,而且有統禦的能力,是當時衆教會的領袖。

  可是保羅身上有一根刺。保羅在給哥林多教會的信上並沒有明說這根刺代表什麼。許多解經家猜測這根刺可能指的是保羅的眼疾,也可能是指保羅的牢獄之災。不論是什麼,以保羅靈命之剛強、信心之堅定,他以“刺”來形容,可見帶給他的痛苦有多麼深切,以至于叁次來求告主,叫這根刺離開他。

  不過上帝並未應允他,只告訴他“我的恩典足夠你用的”。上帝之允許這樣根刺留在保羅身上,目的是恐怕他過于自高自大。以保羅當時的地位、聲望,以及受信徒擁戴的程度,他是有資格虛榮驕傲的。上帝以一根“刺”提醒他,他既然是神的仆人,就當柔和謙卑,成爲衆人的榜樣和見證。

  所以,保羅感謝他的“刺”,並“以軟弱、淩辱、急難、逼迫、困苦爲可喜樂的”。因爲保羅知道,他什麼時候軟弱,什麼時候就可以靠主剛強了。

  很多時候,我們身上也有這樣的一根“刺”,或許是身體上的疾病傷痛,或許是家庭的變故不幸,或許是感情上的挫折,事業上的打擊……“刺”,很痛,刻骨椎心。

  在佛法裏,這一根“刺”到處可見。人們在考慮僧人落發爲僧的動機時,總是願意歸結于情場的失意、商場的失敗、生活的挫折等等。是啊!我們確實有很多僧人因爲這根“刺”而出家的,但是世間的人們看不見這根“刺”背後的因素,一種看破、放下的勇氣,一種追求解脫與圓滿的心。而這種勇氣與心,需要這根“刺”去觸動才會生起,但是並非所有人經過這根“刺”的觸動都會生起出離的心,這就是善根。

  出家以後,老修行者就會告訴初學者,“修行要帶叁分病”,這是我們常人怎樣也無法理解的問題,這不是找罪受嗎?想想自己當時剛出家的磨難,似乎明白了幾分。少年驕生慣養的我,只知道讀書,除此之外,似乎沒有自己的所能。來寺院後,發現自己真的什麼都不懂,生活裏原來有那麼多可以學的,就連一包水泥放多少沙都是學問。緊接著便是病痛,那時候只要每個月寺裏發十五塊錢的“單資”時,我便會生病。當然,當錢用光了,便不會有病了。當一個人失去健康,時時面對死亡之威脅,你就會發現得失榮辱、是非恩怨實在沒有什麼值得計較,當命運將你逼到絕境,自然滋生“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勇氣和信心。

  每根“刺”都會有一個故事,但是每個故事不一定就是好故事,關鍵在于我們要去接納這根“刺”,仔細聆聽內心深處最幽微的聲音。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