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念佛叁昧?

  什麼是念佛叁昧

  

  念佛是淨土宗的根本修行法門。念,又作“憶”,是對所緣之事明白記憶而不使忘失的一種精神作用,念佛的內容包括佛之智慧、毫相、相好、本願、名號等,總稱爲念佛叁昧。《念佛叁昧經》中說:“念佛叁昧,則爲總攝一切諸法,是故非聲聞緣覺二乘境界。”《大智度論》中說:“念佛叁昧能除種種煩惱及先世罪”。念佛叁昧主要有兩種:一、一心觀佛相好,或一心觀法身實相,爲觀想念佛;一心稱念佛名,爲持名念佛,這兩種修行法,是因行之念佛叁昧;二、爲上述叁種因行之所成,如心人禅定,或佛身現前,或法身實相,是謂果成之念佛叁昧。

  在部派佛教時期,念佛的功德便受到人們的重視。《阿含經》中以念佛爲十隨念之一。十隨念是小乘的禅法,念佛不是爲了求生淨土,而是爲了進入和保持精神專注的狀態。最早將念佛與往生彌陀淨土聯系起來的是《般舟叁昧經》。般舟叁昧,意爲“佛現前定”,入此叁昧,可見十方諸佛悉現立前,這是佛的威神力和修持者的功德力共同作用的結果。該經最終將念佛法門歸結到般若性空的道理上,念佛也就等于念空。這種由觀佛形相進而悟解義理、念佛實相的修行方法,是觀想念佛與實相念佛的結合。

  淨土經典中所載之念佛方法最爲完備。《觀無量壽佛經》中將觀想念佛的內容細化爲十六觀,分別爲日想、水想、地想、樹想、八功德水想、總觀想、華座想、像想、遍觀一切色身想、觀觀世音菩薩真實色身相、觀大勢至色身想、普觀想、雜觀想、上輩生想、中輩生想、下輩生想。《佛說阿彌陀經》則更爲強調稱名念佛,其中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叁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衆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持名念佛後來成爲淨土宗最重要的修行法門。傳統的念佛叁昧,無論實相念佛還是觀想念佛,都必須集中精神于憶念,因而成爲禅定的一種。稱名念佛需要口中出聲,它原是念佛叁昧的附屬,經昙鸾的提倡成爲淨土宗特有的念佛方法,從而取得了與實相念佛與觀想念佛同等重要的地位。道綽繼昙鸾之後又提出了散心念佛的問題。散心念佛,即以散亂心稱念佛名,不定期限,不論忙閑,不觀佛之相好,不分時、處、所緣,隨時隨處以散亂心口唱佛名號。散心念佛可得往生之說使淨土宗的修行變得更加簡單易行,爲淨土宗贏得了廣泛的群衆基礎。

  (摘自《佛學問答》洪修平、許穎 著)

✿ 继续阅读 ▪ 什麼是忏悔?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