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生命的回歸▪P3

  ..續本文上一頁望的爆發中,我們已經徹底迷失了自己,把全部生命都耗費在名聲、權力和金錢的積聚上,甚至無法抽出時間來反省自己的心靈世界,觀照自己的精神需求。

  一味追求物欲的生活,也使得人類失去了內心的甯靜。貪婪製造出的妄想,正魔鬼般啃噬著我們毫無防備的心靈。對財富的渴望,使我們看不到欲望下隱藏的巨大陷阱,看不到欲望猙獰的另一面。一味追求物欲,是引發爭鬥的根源。在家庭中,因爲利益的沖突,導致了父母與兒女的爭鬥,兄弟與姐妹的爭鬥,丈夫與妻子的爭鬥;在社會上,因爲利益的沖突,導致了家庭與家庭的爭鬥,公司與公司的爭鬥,行業與行業的爭鬥;在國際中,因爲利益的沖突,導致了地區與地區的爭鬥,民族與民族的爭鬥,國家與國家的爭鬥。一味追求物欲,還是破壞地球環境的罪魁。在短短的百年內,人類以史無前例的規模企圖征服自然,對自然資源盲目、過量的開采,使得地球在幾十億年形成的財富,幾乎耗盡了一半。對能源的過量開發,又導致了生態平衡的破壞,導致了各種自然災難,導致了地球環境的嚴重汙染,同時,也給人類生存帶來巨大的隱患。

  物質和財富是否是我們抵達幸福生活的唯一手段?人們在沒有事業、沒有財富時,往往會將事業和財富當作幸福的保障。事實上,這只是我們一廂情願的想法。我在弘法過程中,遇到過許多事業成功人士,有著百萬、千萬甚至上億的財産,可是他們連人生最基本的快樂都不能正常享有。擁有豪華別墅,卻不能安然入眠;面對山珍海味,卻食欲全無……在旁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奢華生活中,他們又何嘗體會到幸福的感覺? 

  人類怎樣才能獲得幸福?怎樣才能生活得快樂?首先,我們要回歸自然,學會享受自然的給予。大自然的一切:新鮮的空氣、純淨的藍天、迷濛的煙雨、柔和的月光、連綿的青山、潺潺的流水……這一切就在我們的周圍。大自然的美對我們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愈是自然的東西,就愈接近生命的本質。只要我們把心事放下,隨時都可以在自然的懷抱中獲得自在;只要我們把欲望放下,隨時都可以在自然的饋贈中獲得滋養;只要我們擁有平常心,不必付出任何的代價,就可以享受廣闊的天地。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挂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這是一首告訴我們如何享受自然、如何擁有良好心態的禅詩。其實,世間最甜美的享受始終是那些最古老的享受。

  現代社會的複雜使人失去了生命的自由空間。生活在這種複雜的環境,我們的妄想和煩惱空前地膨脹著。我們只是勞作,沒有閑暇,最終喪失了人類應有的靈性,忘掉了人生之根本。結果得到許多享樂,卻並不幸福;擁有許多方便,卻並不自由。我們只是在使用生命,卻忘了或是不懂得享受生命!現代社會的複雜又使人緊張焦慮。回歸自然,可以徹底放松我們的身心,我們不必和自然算計,不必和自然競爭,不必和自然弄虛作假。在大自然中,我們的心靈會變得簡單、清淨。我們可以在岩石上小憩,讓思惟停歇,讓渾身的每一塊肌肉、每一個細胞,都徹底地松弛;我們可以在林間漫步,讓念頭安住在舉手投足的每個當下;我們可以在樹下靜坐,看花開花落,望雲卷雲舒。

  遺憾的是,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對大自然賜予的一切熟視無睹。我們的心中裝滿事業、家庭、財富……卻很少能夠意識到自然中最美好的存在,從來都不懂得去珍惜。尤其在以經濟發展爲中心的今天,我們爲了服從經濟的利益,不惜破壞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破壞我們唯一的家園。

  新鮮的空氣還有多少?城市彌漫著各種廢氣,連鄉村也在日複一日地受到影響;幹淨的水源還有多少?河流或是渾雜著工業廢水,或是在氣候變遷中逐漸幹涸;茂密的森林還有多少?樹木的生長遠遠跟不上人類的濫砍濫伐……如果不能停止對自然的放肆摧殘,總有一天,我們會在親手製造的災難中首當其沖地受到製裁。事實上,災難已初露端倪,到應當警惕的時候了。千百年來,我們一直遵循著天人合一的精神,人類應該感恩大自然、珍惜大自然、愛護大自然、享受大自然,從大自然中去尋找快樂、尋找甯靜。

  幸福的生活,可以從簡單中獲得。我們用以維持基本生存的所需並不是很多。衣食住行就其原始意義而言,只具有簡單的功用:食物是爲了充饑,服裝是爲了避寒,房屋是爲了休息,交通工具是爲了代步。人類的原始需求也不難滿足:當我們饑餓的時候,吃什麼都有滋味;當我們瞌睡的時候,睡在哪裏都香甜……

  爲什麼今天的人會有那麼多要求?生活中的許多需要,與其說是我們自身的需要,還不如說,是社會使得你有這種需要。人類的欲望正在現代工業文明的滋潤下,在豐富的物質條件的刺激下,無限地增長著。一味追求物欲的生活,造成了人類社會的各種煩惱和痛苦。所以,東西方的聖哲們,都普遍告誡我們要少欲知足。

  一個人追求權利,就會被權力束縛;一個人追求事業,就會被事業障礙;一個人追求財富,就會被財富捆綁……他們沒有時間,更沒有閑情。他們的所有時間,他們的所有生命都被用來作了交換。我們一旦能夠放下這些,既認真承擔起在人世應盡的責任,又不使自己的心執著其間,那麼,我們就能體會到放下的自在,走也方便,睡也安然。我不從政,沒有體會過官場的應酬究竟有多麻煩、多累。但有時也會有些信徒請我去吃飯,擺出一桌的菜,吃了叁五樣後,根本就分不出各自的味道,每次都吃得我直想睡覺。這種感覺很像在鬧市中走了一回,如果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就是疲憊不堪。老子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就是告訴我們:複雜的環境會給我們感官及思惟帶來混亂。

  遵循簡單的、自然的生活原則,使我們的內心變得更爲單純。

  遵循簡單的、自然的生活原則,使我們更好地保護地球有限的資源。

  遵循簡單的、自然的生活原則,使我們不必將所有時間用來爲滿足物欲而奔忙,從而享有生命的閑暇。

  遵循簡單的、自然的生活原則,使人與人之間可以和平相處,減少由激烈競爭帶來的犯罪現象,乃至世界戰爭。

  叁、自我的回歸

  自我的回歸,使我們的人格回歸到生命的本來。

  自我,大家似乎都非常熟悉,每個人都有一個生命的自我。每個人都是生活在強烈的自我意識中,一生都在爲所謂的我而奔忙。爲了我的事業、我的家庭、我的兒女、我的名譽地位、我的財富……我們所關注的一切,都是圍繞自我這個中心。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我,有著神聖的地位,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利。

  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正是因爲我執的關系,才導致了私有製的産生,導致了一切社會不平等現象的發生。因爲我執,人類不但對我有著深深的貪戀,還進一步希望更多的東西爲我所有。在家庭中,一方面體現在父母對子女的專製,尤其在中國,根深蒂固的家族觀念,使父母往往把子女當作自己的一部分,當作私有財産般任意處置,固執地以自己的觀念和生活方式去要求子女,無視子女的獨立人格,使他們活得痛苦不堪。一方面又體現在夫妻間的過分占有,男女地位的不平等,使婦女在很長時間內只是男性社會的附庸,彼此都活得很不自由。

  我執,使人與人之間産生嚴重的隔閡;我執,是造成人類不平等的根源;我執,引發人生的種種煩惱;我執,又是社會犯罪的禍根。我們每天何止百次千次說到我,然而,究竟什麼是真正的我呢?在生活中,我們有身外之物,有身內之物。身外之物,包括我們的事業、名譽、地位,包括我們的信用卡、房子、汽車,還包括我們的妻子、兒女、朋友,以及諸如此類的一切。我們時常將它們作爲生活的尺度和成功的標准,將它們和我混淆在一起,不分彼此。

  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發現這樣的例子:若事業成功,便覺得高人一等,而職業低賤,又會自慚形穢;若家資巨萬,便覺得趾高氣揚,而身無分文,又會無臉見人……事實上,稍微清醒一些的人都會知道,這些東西只是暫時爲我所有,它們中的每一樣都逃脫不了無常的規律。我們的名譽地位,無法永遠保有;我們的信用卡、房子、汽車,隨時都會更換主人;即便是我們的妻子兒女,也可能在聚散離合之中變換相互的關系。由此可知,這些身外之物並不能代表真正的我,我們只是出于錯覺,才把它們當成是我的一部分。

  那麼,我們的身內之物,我們的生命體總該是我的吧?通常,每個人最關心的就是自己的身體。當我們爲他人付出一些勞動,總會計較報酬、計較得失。可一生幾十年的光陰,都在爲我們的色身服務,忙他的衣食、忙他的成長,卻無怨無悔。這樣看來,色身似乎理所當然地代表著真正的我了。可我們再分析一下,就會發現,色身也不過是四大的假合。現在醫學發達,人身上的每個器官都可以像機器零件一樣隨時更換,當你的手斷了,可以換上一只別人的手;當你的心髒有了問題,可以換上合成材料製作的人工心髒;甚至換頭也不再是神話,不久的將來,人就可能在自己的肩上摸到別人的頭,那個頭到底是不是你的呢?而且,我們的色身每天都處在不斷的新陳代謝之中。從嬰兒到少年、成年,每一天都在成長的過程中,然後,又開始逐漸地衰老、敗壞,我們的色身,又有哪一刻不在變化中?肉食的人,組成你色身的原材料,是動物的肉;素食的人,組成你色身的原材料,是蔬菜和瓜果。所以,在動物界,肉食動物的性格都比較凶暴;而素食動物則相對溫和許多。色身有如住房,只供我們暫時住一住,我們無法永遠擁有它,更無法讓房子永遠不會敗壞。生命只在呼吸間,當我們還有一口氣在的時候,可以很活潑、很燦爛;倘若哪天一口氣不來,就該腐爛、發臭了。可見,色身也不能代表真正的我。

  再來看一下我們的精神活動。我們的精神領域是一個錯綜複雜的世界,不會比一個龐大的政府機構更簡單。在我們色身成長的歲月裏,精神領域也在不斷得到充實。就我自己的人生經驗來說,我的觀念和知識,離不開小時候父母的教誨,上學後老師的教育,以及走上弘法道路後,社會所給予的影響。我現在所想的、所說的,都是長期以來一點一滴形成的。盡管,我們每天都會不斷地表述:我的想法!我的看法!不時發表一些高論。但我們注意一下就會發現,在我們人生的每個階段,想法和看法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閱曆的豐富,隨著知識的增長,逐漸地發生改變。盡管,我們每天都會不斷地強調:我喜歡,我討厭;我快樂,我痛苦……我喜歡的時候,對方的缺點也是優點;我討厭的時候,對方的優點也成了缺點。我快樂的時候,渾身每一細胞都在笑個不停;我痛苦的時候,日月星辰也顯得暗淡無光。痛苦時的我,無法想象快樂時的我;快樂時的我,同樣無法想象痛苦時的我。那麼,究竟是痛苦時的我代表著真正的我,還是快樂時的我代表著真正的我呢?

  我,究竟是什麼?從以上分析,我們了解到,所謂的我其實是由許多非我的東西組成。而這些非我的東西,哪一樣都不能代表著真正的我。如果我們把它們當成我的話,人生就會充滿煩惱。

  我們要用緣起的智慧來觀照人生,充分地認識到,財富、地位、家庭、事業、名譽及世間的一切,甚至包括我們的色身,都是無常變幻的。我們不可能永遠擁有,更不能將它們當作是真正的我。如果我們認識到這一點,就能減少對世間萬物的執著,讓我們的心從物欲中慢慢解脫出來,再也不爲這些東西左右,再也不爲它們要死要活,從而保有心態的超然,保有人格的獨立。

  我們也要用緣起的智慧來觀照心念。在我們的思維中,有種種不同的想法和情緒。有人說世道險惡,但我覺得人心更險惡。說到人心的時候,大家想到的可能只是他人的心,但我指的卻是每個人自己的心。我們的心中有無數陷阱:貪婪的陷阱、嗔恚的陷阱、自私的陷阱、懷疑的陷阱、驕傲的陷阱、嫉妒的陷阱、欲望的陷阱、愚癡的陷阱及不良嗜好的陷阱……如果沒有智慧的觀照,我們的心就會時常掉入這些陷阱中,讓貪婪、嗔恚、猜疑、驕傲、嫉妒和欲望支配著我們。如果沒有智慧的觀照,我們的心就會時常沈迷在這些陷阱中而不自知,把眼前的一點私利當作生活的全部,被當下的一點情緒主宰我們的心靈。

  如果沒有智慧的觀照,我們就會缺乏辨別真相的能力,就不能透過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把這些原本非我的東西,當成是我,造成無盡的人生煩惱和痛苦。我執,是世間一切痛苦的根源,一切煩惱的根源,一切災難的根源,一切犯罪現象的根源……我們只有通達了無我真理,才能消除由此而來的一切禍患。

  如果我們通達無我的真理,就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心念。對每種想法的産生,都能清清楚楚;對每一種情緒的出現,都能明明白白,就不會心甘情願地做他們的奴隸。

  如果我們通達無我的真理,就能更正確地認識自己生命。不再盲目地執著身內或身外之物爲我,不被世間的無常變化所困擾。

  如果我們通達無我的真理,才有可能開發出本自具足的智慧,尋找到本自具足的佛性。

  自我的回歸,讓我們回歸到生命的本來!

  

《生命的回歸》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佛教的環保思想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