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在掌
李瑛棣
《法華經》卷四“五百弟子授記品”中有這麼一則故事。
有個窮人去拜訪一位極富有又位居高位的朋友。朋友見他窮困潦倒,非常同情他,所以衷心地招待他。窮人在朋友熱誠的招待下放懷吃喝,酒足飯飽之余竟醉了,倒地呼呼大睡。這時朋友忽然接到官方命令,要到遠方任職,朋友想向他告別,卻搖不醒他,好意要資助他的金銀無處可托。于是想出一計,將一顆高價的寶珠縫在他的衣服裏,然後朋友即匆匆赴遠地去了。
窮人好不容易清醒了,卻未發覺自己身懷寶物,以爲自己還是身無分文,又不見朋友蹤迹,只好繼續流浪。直到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兩人重逢了,朋友見他仍潦倒如昔,遂問起那顆高價的明珠呢?這時他才發現自己擁有一顆珍貴的明珠而不自知。
這個故事是禅的寓言,寓意著佛性就在自己的身上,猶似“明珠在掌”,如果自己不去發覺它,明珠也只是一件無用的廢物而已。修行,就是爲了有機緣出現,使我們猛然醒悟,而領受到明珠的存在與珍貴。
人生宛若大夢一場,也像是在道路中摸索,如果迷失自己,做的是迷夢,走的是迷途,只知追逐短暫的幸福,當然無法發現自己掌中的明珠。日本鐮倉時代天臺宗高僧,也是著名的歌人慈鎮有一首歌非常貼切,歌雲:
“醒來衣中有明珠,猶是迷途路中人。”
摘自《一味禅·風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