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女性如何面對二十一世紀

  佛教女性如何面對二十一世紀

  大智 

   佛陀時代的印度社會,女性處在極不平等的種姓製度之下,沒有社會、政治、宗教等權利,婦女的地位和首陀羅一樣,屬于最低下的一類公民。佛陀針對當時的不平等製度,進行了嚴肅的批評,提出了衆生平等的思想,認爲女性具有男性同樣的潛力,可以證得阿羅漢果乃至成佛。大乘經典《法華經》更載有龍女成佛的故事。佛陀肯定了女性的尊嚴,允許女性出家,建立了比丘尼僧團。從人類曆史上看,隨著不同的文化形態、社會結構,形成女性的不同地位。女性能取得宗教信仰、生命解脫的權利,是釋迦世尊徹底悲心的流露。在佛教曆史上,出現過無數優秀的比丘尼、優婆夷,她們在修證解脫、弘法利生、福利社會等方面奉獻了生命,作出了貢獻,回報了佛陀的法乳深恩,證實了在教團中女性與男性具有同等作用。隨著佛教的傳播與發展,佛教教團中女性數量不斷增加,隊伍不斷擴大,無論出家的比丘尼、在家的優婆夷,其比例遠遠超過男衆,在整個教團中是一支龐大的群體力量,合理而善巧地發揮其作用,將對我們佛教的自身發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慈悲是佛教的根本,沒有慈悲心,可說不成其爲佛教。從佛教緣起法來看,世間萬事萬物不僅有相依共存的聯系,在緣起性空的法性海中,也是平等一如的,由此而形成了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菩薩悲願。在大乘佛教中影響最大、悲願最深的就是觀世音菩薩。觀音菩薩于一身心現千手千眼,根據衆生不同的需要,而化現各種形象度化衆生。正如經文所說,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爲說法。女子的慈愛升華爲菩薩的慈悲,所以觀世音多以柔和慈忍的女身形象出現,由此更說明女性在佛教中的重要地位。觀世音菩薩的表征,是對我們佛教女性莫大的鞭策和鼓舞。

   當今時代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物質生活極度豐富,而人們的精神愈加空虛和彷徨,信仰崩潰,價值失範,人欲橫流,道德淪喪,種族歧視,民族矛盾,國家紛爭,生態失衡,環境汙染,資源缺乏,整個人類面臨著種種危機和深重災難,多麼需要佛教慈悲、清淨、平等的愛心,去化解衆生心中的自私、貪婪、仇視、凶殺等罪惡心理,去淨化人們相依共存的宇宙環境!爲了迎接二十一世紀的到來,我們佛教的女性應力求從自我做起,從當下做起,加強自身建設,完善自我人格,提高整體素質,充分發揮女性具有的賢惠、善良、慈忍、柔和的美德、克服自身可能出現的自卑、脆弱等弱點。比丘尼僧團肩負著弘揚正法、續佛慧命的重任,應當加強戒律意識,嚴謹僧團律儀,強化修學管理,從多層次、多渠道、多善巧地攝化衆生,福利社會。佛教在家女衆是家庭成員之一,家庭是社會的基礎,美滿、和樂、幸福的家庭是社會安定的重要因素。在家的女弟子應當遵守佛陀教誨,守持五戒十善的道德規範,于家庭社會國家,盡職盡責盡心,這樣家和則國和,國和則世界和平。

   二十一世紀的佛教是面向人類、面向社會、面向世界的佛教,時代爲我們帶來了攝化度生的大好機遇,我們佛教女性要在繼承佛教優良傳統的基礎上,以積極主動的態度,緊跟時代步伐,參與社會,化導社會。爲了我們各國佛教之間進行更具體、更深入的相互交流與合作,在彼此推進文化、學術、人才、信息等交流的同時,加強佛教教團中女性的具體交流和合作,也是非常必要的。中國佛教有完整傳承的比丘尼僧團,我們要倍加珍惜,要保持和發展下去。嚴淨毗尼,完備二部僧戒法,以便更多有志于投身佛教修學的女性完成比丘尼身份。希望我們共同努力,將比丘尼律法傳承能在更多的佛教國家中延續。本著慈悲濟世的奉獻精神,充分發揮佛教女性的作用,進一步興辦各種利益人群、服務社會的活動,如文化教育、慈善救濟、環境保護等福利事業。韓國與日本佛教女性在這方面已經做得卓有成效,我們中國比丘尼應該積極努力迎頭趕上,使佛教普度衆生的理念得到真正的落實。

   讓我們各國佛教女性攜起手來,團結一致,爲增進我們之間的友好交流,爲完成二十一世紀弘法利生的神聖使命,貢獻我們應有的力量。

  摘自《中國宗教》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