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音梵唱話今昔
蔡惠明
佛教音樂是伴隨著佛教從印度經西域傳入我國的。最初由于與中原地區的語言及音樂傳統不適應,未能流傳。後來經僧人們長期摸索和實踐,逐漸地熔宮廷音樂、民間音樂、宗教音樂于一爐,形成了以“遠、虛、淡、靜”爲特征的佛教音樂,並成爲中國民族音樂的一部分。
北魏時佛寺衆多,“梵唱屠音,連檐接響”,“屠音”就是“浮屠之音”,佛教音樂開始普遍流傳。隋代宮廷的“七部樂”和“九部樂”中的天竺、安息、龜茲等樂,皆來自佛教國家。
南齊肖子良曾“招致名僧,講論佛法,造經呗新聲”,這是佛教音樂的起源。梁武帝執政後,親製《善哉》、《滅過惡》、《斷苦輪》等十首歌詞,配曲譜演唱。
到了唐代,增加高昌樂成“十部樂”,並用铙、钹、鍾、磬等法器伴奏。
淨土宗名僧少康製“偈”、“贊”等,增添了宗教內容,留傳至今。近年北京成立佛教音樂團到法國、德國、瑞士等國演出,風靡了西歐。
1990年爲紀念弘一法師(李叔同)誕辰110周年,還編印了由他題詞、譜曲的歌曲集,錄製磁帶,舉行專場演出。
梅源摘自《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