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的叁重社會責任

  佛教的叁重社會責任

  佛日

   依人間佛教的精神,佛教、佛教徒應盡的社會責任,大略有以下叁個層次的內容:

   第一,應盡好普通人應盡的家庭、社會責任。這是每個佛教徒應盡的最起碼責任。

   在家佛徒應努力學習、工作,在各自的崗位上盡職盡責,爲社會貢獻物質、精神財富。在家庭中敦倫盡分,孝養父母,教育子女,和睦家庭,關心幫助親朋鄰居、同學同事,待人熱情禮貌,爲人坦誠謙和。總之,要在家庭和社會上做一個好人,做一個無何虧欠而有所奉獻的人,一個俯仰無愧的人。至于出家佛弟子,雖然不一定要直接承擔家庭責任、擔負社會工作,也應好好修行,做寺廟的優秀管理者、佛教徒的佛學教師,以報答家庭和社會。

   一個佛弟子如果連社會上一般好人能盡的社會責任都盡不到,其結果不僅是自己生活過不好,受到家人、社會的指責,更會連累佛教,使社會人士誤解佛教,認爲是佛教把人教壞了,這豈不是以身謗法,罪過不淺?!

   現在有些初學佛的人,只知爲自己速了生死、得成就或入禅定發神通打算,不顧家庭社會,上學的不好好讀書,工作的不好好上班,或用師父給的錢到處參訪奔走,或托病請假閉門打坐觀修。這種人待人處世,道德水平往往不及社會上較好的人,多不通人情世故,不考慮別人的利益。他們雖然學佛修行下功費時不少,但多收效甚微,甚至常出這樣那樣的怪毛病。其根本原因便是沒有先做好人,生活過不好,社會責任盡不到,居不遑安,潛意識裏難免常有負債感,學佛的出發點便是我執我愛,豈能平心靜氣放下一切而入定發慧?尤其是拿薪水而不上班或上班而不盡責,更是違犯偷盜戒,這樣活一天便增一份餓鬼業因,戒基未立,何來定慧?須知佛是福慧極大之人,要從做好人修起,連人都成不了,談何成佛!即便是學得立地成佛的密法,若不先做好人,也未必能修得起、用得上。

   第二,佛教應盡到一個社會教化體系應負的責任。佛教,顧名思義是以佛的覺智教化世人向善向上,促進社會精神文明建設,這是佛教的天職。

   佛教的報答四恩、悲智不二、自淨其心、恒順衆生、無相布施、利樂有情、莊嚴國土等教義,五戒十善等戒律,與現代社會尤其是社會主義的“四有”、“五愛”等道德規範基本相通,又與人們了生死的終極關懷聯結一體,在今天仍具道德勸化的巨大功能,能指導人們合理生活,自覺控製行爲,塑造完美人格,提高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

   大乘佛教“不爲自己求安樂,但欲救護諸衆生”、“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等精神和六度四攝的修行體系,足以培育出福智雙全、人格高尚、赤膽忠心、爲國爲民而具犧牲奉獻之精神、堅忍不拔之毅力,以利樂天下蒼生爲己任的人中豪傑,可作民族之脊骨、國家之梁柱。民衆之楷模、之領袖,對華夏振興、世界和平、人類向上能起到重大的作用。

   促進精神文明,平衡社會人心,培養英雄賢聖,乃佛教對國家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這一責任要由每個佛教徒來承擔,首先從教化自己做起,依佛法修持,盡職盡責,生活得好,奉獻得多,表現出高尚的精神、完美的人格、超群的智慧、利人助人的赤腸熱心,自然會成爲周圍人衆的榜樣,佛法的光輝會從自己身上向外輻射,如日普照,吸引、帶動人們向善學佛。

   按佛經中的要求,一個在家佛弟子除自己精勤修行外,還應時常主動地以“四攝法”攝引、教化周圍的衆生,“隨所住處爲衆說法”,隨衆生的過失和接受能力導以正道,若不如此,是爲失職,“而是菩薩則爲諸佛之所呵責”。

  以“一禅二誦叁勸化”爲正業的出家僧尼,更是職業的道德勸化師,其教化衆生的擔子更重。

   無論出家在家,凡爲佛弟子,都必隨時隨處勸化衆生,乃至“與一切衆生爲依,爲救、爲歸、爲趣、爲炬、爲明、爲照、爲導”,通過道德勸化,淨化人間,淳化世風,改造社會,這是佛陀教旨賦予佛弟子的偉大使命,是人間佛教的重要內容。太虛大師說得明白:人間佛教“乃是以佛教的道理來改良社會,使人類進步,把世界改善的佛教”。

   第叁,作爲人類最高智慧成果的佛教,還應負起指引人類文明航向,使全人類向上、全世界嚴淨的重任。

   在人類文化體系中,只有佛法以全宇宙十法界爲座標俯瞰人生,對人在宇宙中的地位、處境及人的自性潛能、終極歸趨有清澈的認識,對人間的缺陷和人類文明的弊病有深刻的揭露批判,並以承擔人類終極關懷、度盡衆生、莊嚴一切國土爲己任。如此智慧胸懷,理當擔荷引導和改造人類社會的超級重任;而不應只作滿足少數厭世階層心靈需要的清涼劑、社會文化櫥窗裏的裝飾品。

   當今社會,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個人主義泛濫成災,價值失範,道德淪喪,貪汙腐化、物欲橫流成爲公害,不少人在紙醉金迷中荒蕪了精神田園,迷失了人生航向,需要佛法的智慧指點迷津,給人們提供可靠的安身立命之本,予社會建設以深刻啓迪。

   科技、經濟的飛速發展,將使人類的生活方式和意識形態在即將到來的二十一世紀發生巨大變革,信息化、全球化時代的人類將面臨一系列新問題、新困惑,具超前智慧、高度文明自覺的佛法,理應在全人類文化重建中發揮重大作用,以聖者、長者的睿智,提示人類從超越自身與自己創造的文化的角度高瞻遠矚,自覺主宰文明走向,促進科技與人文的深層統合和科學的飛躍,以及東西方文明的深層融合,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身的高度和諧,重視自性潛能的開發,進行生命的自我變革,建設宇宙化、自覺化、合理化的新型文明。

   佛教、佛教徒應自覺肩負這一光榮的文化使命,面向全球,面向未來,開闊視野,以開放的心態、清醒的時代意識,緊扣人類文化重建的根本問題、切要問題,以種種方便努力弘揚佛法,使世人廣泛了知佛法的智慧。這是佛教對人類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

  摘自《禅》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