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人與淨土
圓明
儒家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莫不皆以修身爲本。”說明人無論富貴與貧賤,都應該注意自我形象。但真能做到“貧不谄,富不驕”很不容易。故我佛子,更應莊重威儀,使人見而生敬。依淨土宗修行的淨業行人,除做好本職工作外,自身不作殺、盜、淫諸惡,而廣行衆善,口不說妄言、绮語、兩舌、惡口,以愛語與人交談,意不起貪、嗔、癡等不善,而唯佛是念。因爲言爲心聲,心如果唯佛是念,身、口的惡習也自然逐漸消滅。用句通俗話說:“念佛是在搞心理衛生。”不掃方寸,何以掃天下!
關于唯佛是念的道理,天臺宗說,人的念頭,總不出乎天、人、阿修羅、地獄、鬼、畜生、聲聞、緣覺、菩薩、佛十法界,不念佛法界,必念其余九法界。故淨業行人對當下一念特別要注意,如一發現落于貪、嗔、癡雜念時,就趕快提起佛念,“不怕念起,就怕覺遲”。
要使淨業相繼必須嚴守淨戒,守口、攝意、持身。身得解脫,心得清淨,故淨念相繼,如此,方可名爲淨業行人。
《維摩诘經》雲:“心淨國土淨。”心依身有,故淨人是正報,淨國土是依報。正報身心清淨,必然感應依報國土清淨。如果淨業行人,淫怒癡習氣熾盛,怎能與清淨大海衆菩薩、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所謂:“感應”,身心清淨的人,方感應善神護衛。念佛之人,《阿彌陀經》稱六方諸佛之所護念,這是真實不虛的。阿彌陀佛聖號是:“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和“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祗劫”,這是阿彌陀佛爲無量光、無量壽的由來。
光照十方國,這便是橫遍十方;壽是無量無邊阿僧祗劫,這便是豎窮叁際。由此可見,橫遍十方的橫、與豎窮叁際的豎,好像經緯線一樣,織成了盡虛空、遍法界一張大網,寶網重重,就是《忏悔文》中,八十八佛的最後一尊佛——法界藏身阿彌陀佛。從這裏便可以理解到《金剛經》上講:“若有衆生,一念生淨信者,如來悉知悉見。”因爲衆生在佛心中。故衆生者,如來心內之衆生也;佛者,衆生心內之佛也。衆生生起一念淨信時,則佛心衆生,感應道交,是理所固然也。
讓我們淨業行人,以彌陀誓願和我們的心力來建設人間淨土吧!香港大嶼山有個佛教新村,我們大陸就不能有更多的佛教新村嗎?只要有堅韌的志願與佛光加被,自然會心想事成的。如此淨業行人,走到哪裏便會帶給人們一片溫馨、祥和氣氛,人與己融爲一體,親切無間,其樂也融融,何處不極樂,當下便是人間淨土。如此,淨業行人就生活在清淨國土之中了。
摘自《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