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平靜心態耕耘人生
【山東】方敬傑
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說有個商人因爲經營不善而欠下一大筆債務,由于無力償還,在債權人頻頻催討下,精神幾乎崩潰了,因此他萌生了結束生命的念頭。
有一天他獨自來到親戚的農莊拜訪,心想在僅有的時間裏,享受最後的恬靜生活。當時,正值八月瓜熟時節,田裏飄出的陣陣瓜香吸引了他。守著瓜田的老人看見他到來,便熱情地摘了幾個瓜果,請他品嘗。不過,心情低落的他,一點享用的心情也沒有,但是又無法拒絕老人家的好意,便禮貌地吃了半個,並隨口贊美了幾句。
然而,老人家聽到贊揚,卻非常喜悅,他開始滔滔不絕地訴說著自己種植瓜果所付出的心血和辛苦:“四月播種、五月鋤草、六月除蟲、七月守護……”
原來,他大半生都與瓜秧相伴,流了不少汗水,也流過許多淚水。在瓜苗出土時,遭遇旱災,但是爲了讓瓜苗得以成長,老人家即使每天來回挑水也不覺得辛苦。
又有一年,就在收獲前,一場冰雹來襲,打碎了他的豐收夢;還有一年,金黃花朵開的相當茂盛時,一場洪水讓這一切都泡湯了……
老人說:“人和老天爺打交道,少不了要吃些苦頭或受些氣,但是,只要你能低下頭,咬緊牙,挺一挺也就過去了。因爲,最後瓜果收獲時,仍然全部都是我們的。”
老人指著纏繞樹身的藤蔓,對著心事重重的商人說:“你看,這藤蔓雖然活得輕松,但是它卻是一輩子都無法擡頭!只要風一吹,它就彎了,因爲它不願靠自己的力量活下去。”
這番話讓商人徹底醒悟了過來,他吃完手中剩下的半個瓜果,在瓜棚下的椅子上放了100元錢,以示感激,翌日便踏著堅毅的步履離開了農莊。五年後,他在城市裏重新崛起,並且成爲一個現代化企業的老板。
人生在世,誰都會遇到挫折,適度的挫折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它可以幫助人們驅走惰性,促使人奮進。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超越自然的奇迹多是在對逆境的征服中出現的。”關鍵是如何面對挫折和困難。當挫折來臨時,我們首先要培養自己的一顆平常心。所謂平常心,並非自甘平庸缺乏進取,而是以一種平靜的心態耕耘在自己的土地上,不人浮于世,不隨波逐流,踏踏實實履行自己生命的職責。
當挫折站在我們面前時,我們開始了選擇。我們可以選擇放棄,繞道而行,避免遭遇挫折而難過,也不用去付出什麼努力;我們也可以選擇正面地迎接挫折,毫無畏懼,雖然我們爲此付出了辛勤的勞動,但是我們卻可以收獲戰勝困難的喜悅與興奮,也有了今後戰勝困難的勇氣。
我們不僅要以一顆平常心去面對挫折,面對困難,面對失意,也要以平常心面對成功,面對順境,面對得意。成功不值得驕傲,那不過是人生的一個小站;失敗不值得悔恨,那不過是一不小心走錯的一段路,糾正方向從頭再來;失意不要沮喪,一年四季裏,肯定有風雨交加的時候,要明白,只有狂風暴雨才能一洗空氣中的塵埃,當空氣中的塵埃被洗滌殆盡時,才是空氣最清新、陽光最明媚的時候。這便是平常心,這便是人生路。當你以一顆平常心走過人生的風風雨雨,你才能看到那金色的果實。
摘自《禅露》2012年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