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樹,千年平安
[河南]唐燕生
這是一株古槐。樹姿巍峨,枝葉挺拔,遒勁有力地矗立于天地之間,在唐代就被稱爲古槐,樹齡之高可想而知。
它孤零零地站在古道旁高高的臺地上,涉過小溪不遠有一座不知供奉什麼神的小廟。據考古表明,這塊臺地是古老的龍山文化遺址。古槐許是吸吮了古老文明的精華才根深蒂固、枝繁葉茂的。
古槐頂一個圓形的華蓋,厚厚實實,無論多大的雨,樹下都無一點濕意。“落葉添薪仰古槐”,它不知溫暖了多少農家的竈膛;“雨中妝點望中黃,勾引蟬聲送夕陽,憶昔當年隨計吏,馬蹄終日爲君忙。”古樹下,不知憩息過多少往來于東西二京的莘莘學子,商賈旅人,爲他們遮蔭避雨,幻化如願美景或一枕黃粱。
據說,在唐代,古槐附近駐軍之將軍欲砍伐古槐,用以製造車輪。縣令聞訊,苦苦相勸,“若欲造車,豈無良木,恭惟此槐,其來久遠……”。然將軍卻不以爲然,仍派兵砍伐,縣令無奈,急書朝廷,“拔木塞源,雖有一時之利;深根固蒂,須存百代之規。運斧操斤,情所未忍。”將軍得知縣令所爲,甚爲憤怒,親臨古槐,指揮砍伐。只見前幾日所砍縫隙,又和好如初,兵士們面面相觑。然軍中無戲言,幾位兵士上前揮刀弄斧,古槐堅硬似鐵,落刀之處,金光閃爍,震得兵士們雙手麻木,將軍頭及腹部也疼痛難忍,于是只好作罷。
隨後當地民衆傳言,古樹厚厚的枝葉中,住著一位神靈,一枝一葉都驚動不得。說來也怪,其它古樹總有雷劈之痕,該槐卻無此遭際,千年雨雪風霜,戰火亂離,仍鐵臂虬枝安然無恙。
悠悠歲月,世事滄桑。漸漸地古道被新道取代,廟宇也荒蕪了。古槐依舊年年“蒙蒙碧煙葉,袅袅黃花枝。"那淡淡的槐花,散發著悠悠的馨香,更顯空靈高雅。不知何時,人們說古槐又換了一位神靈,是位慈悲善良的好佛,那一串串光亮碧綠的圓形槐果,是佛用的翠珠製成的念珠,于是人們對古槐頂禮膜拜起來,廟又重新裝修,樹上被善男信女披挂上彩旗黃旌,迎風招展,古槐被供奉于香火缭繞之中。又傳說,古槐受佛之身傳,集千古靈氣,樹皮可醫治百病,逐一傳十,十傳百,遠近人士競相盤剝,帶回家中煮湯而飲。也許是醫治不了百病,這古老的傳說便失去了威嚴。
只可惜那被盤剝入木叁分的古槐,裸露著潔白的軀體。第二年春天,繁雜的茂枝不再吐露翠綠的新芽,整整一個蓊郁蔥茏的夏季,都是如此。望著幾近枯蒿的古槐,凋敝疏亮之間佛是斷然不能安座棲息了。我的心中陣陣悲涼,同是一株古槐,同是被人崇敬的神樹,爲何言其凶,人敬而遠之,槐得一千年;爲何言其善,人近而盤剝,槐命怆運悲。是樹之錯,還是人之錯?佛是否也該爲生存之計,而選其善惡?是否也該有一曲“好樹一生平安”呢?
望著這株春報信息、夏遮涼蔭、秋送槐果、冬作招引的古槐,我從心底乞盼它能恢複神奇,重展綠意,然而一年過去了,又一年過去了,它仍苦苦地立在那裏。
摘自《禅露》2010年春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