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雲霧月中與菩提親近
◎周迅
(一)讀霧
居住在湖近旁的日子很多,見慣了狂風怒號,也見慣了一波如鏡,便時常忘了它的偉岸;倒是在湖岸邊不經意地留連,有了些許觸動,感應到某些靈性的東西。
那一回,是在湖邊一箭之遙的一座山裏悟出來的。
那山,並無顯赫聲名,也見不到奇花異石,遑論“大雄寶殿”的香火缭繞了。只一襲棉布衣衫,悄然覓一線曲徑緩緩往上踏著。消玉殒風拂來,樹草如翼,小鳥徘徊,市聲漸遠,便覺著氣息有了淡淡的情調。
臨近峰坡,陽光時明時暗,有一絲青霧袅娜于凹處。待雲蓬勃,風息甯靜時,霧便神秘秘地遊出來,成群結隊,相擁相抱,絕無拘束地漫出山凹。細領略,似看如戲人生,舞臺上舞臺下,戴面具或不戴面具的,你方唱罷我登場。再看,又似老子出函谷關,莊子鼓盆而歌,奧妙之多只在茫茫雲霧裏。
這是霧喧騰的日子,並非時時可見。此時便是不速之客的造訪,山凹裏尚無回應。
就等霧。
看山色平常,樹木無異,遠近高低無有奇絕,如尋常日子,淡淡似水。就想那霧真是不凡,稍一朦胧,山上山下恍如異變,讓人生出萬千想象。好比塵世嚷嚷,人迹混混,明眼處欲望如垢,虞詐似刃,倒不如保持些許間距,友善添一分,俗濁去一絲,相融相生,尚存樂趣。
讀霧,是讀一種人生藝術的翻版,品霧,倘沁出清涼新鮮便漾了人情的滋味。
等霧,其實是與菩提親近,等待開悟。
(二)讀雲
最好是炊煙袅娜時分,暮鳥匆匆歸林,這時侯,西端頭的天空便悄不聲地成了一個有極神秘的導演控製的大舞臺。
斜躺在湖堤岸旁,聞著太陽曬香了的山坡上隱隱滲來的草香,雜念都蒸發去了,就純淨了心與眼,讀黃昏的雲。
紫金光束之後,金剛之聲碎步踏來,刀劍翻飛之中,兒時的朋友笑眯眯地跳入眼簾。那是多麼陽光燦爛的友誼哦,泥巴築成的兄弟屋是否還在那遙遠的故鄉?看紅雲飛卷,也許能捎去久遠的問侯呢。
有微風自天際刮來,雲的舞臺又變幻了情節。
天上宮阙,玉樹臨風,廣袖舒裙飄飄然仙女回眸。這次第,渾然演繹了某年某月某日怦然心動的故事。那方淡紫色的香帕,恍惚又捂住了雙眼。傷心不止是一種心痛之後,很仁厚地祈禱:好人一生平安。
這時侯,遠處的叁兩頭水牛懶懶地覓著食,只可惜沒有牧童吹著橫笛。
雲依然在蔑視任何主宰中自由自在地渲瀉浪漫揮灑哲理。
我看雲,有後宮佳麗叁千的嬌娆妩媚,也有浩然勃發之陽剛大氣。黃昏,賦予雲精靈神異;雲,給了黃昏藝術秉性。
不知誰牽了夜幕的一只角,雲在驚異之中給了我最美的一瞬,燦爛和動人也許是需要用心去悟的。那雲光煥發中,分明有菩提的音容。
(叁)讀月
讀月是要一點點條件的。心中物橫欲流,或是權傾權紮,又或者叁分鹽兩分醋的盤存,就不宜去讀月了。那樣,月彎月圓都會映出濁臭來。讀月又無旁的苛求。沒有荷塘的寫意和深谷的幽情都不必在意。只需在江岸邊踏著碎步,將唐吟宋句在腦海裏沈澱,和著湖上清風,就可以慢慢地讀月了。
沿著湖邊小徑,叁二友朋,或是獨自一人,一方沈澱了浮華,也許夾著傷感,當然最好是松馳空曠的心境,更是可以美美地讀月。不必去想嫦峨、吳剛之類老掉牙的故事,也不必做“玉盤”、“牛乳”一般的詩句。揣一顆失而複得的童心,跟著月的柔步,踱著想象的腳,走出白日裏的庸俗,以月色一般眼看著太空的玄妙,用月一樣的深邃,審視蒼生的變幻。
讀月,明明暗暗中就讀出了童年的故事,讀到了浪漫或者傷痛的情感。如果有一方草坪靜臥著,隨月漫去,便似靈魂裸著,竊竊沐浴了一場。心也便松松活活,無拘無礙,寬寬闊闊得很了。
獨處,把月讀得淋漓盡致。叁二人同遊同讀,亦可讀出夜的燦爛心的歡悅。一只平常月,隔著雲隔著心,有許多無奈,坦坦蕩蕩走近她,真真的讀了,她便親切隨和得很。這就是月的高絕之處,有品格但不妄誕,有性情但不流俗,有內蘊但不張狂。分明是人永久要敬重和學習的呢。
我便在無形中覺察到從天宇籠下的菩提之影,散發著智慧的光芒。
摘自《禅露》2010年夏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