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念佛持名微妙(西歸子)

  念佛持名微妙

  西歸子

  念佛持名法門,尤其于末法時代特別契理契機。僅就叁根普被、利鈍全收,足以說明能普廣的穩妥極大度脫九法界的衆生。而且是十方叁老諸如來度衆生的第一法門(此是淨空大師法語。衆生者,上至等覺菩薩,下至地獄衆生。有第一法門,決定有第二、第叁、第四……等等法門)。往生極樂一生成佛。

  一句阿彌陀佛是一《大藏經》之奧義,具足一切法門事理。念佛行人如法勤專,一門深入,不間斷、不夾雜、不懷疑,又具足深信切願力行修持念佛持名;不被一切出家在家善知識、一切經教、一切法門所轉、所動搖,死心塌地念佛求往生,具足叁資糧決定往生極樂世界一生成佛。

  一句阿彌陀佛就是聞思修。聞聽念佛可以往生極樂佛土。于是深信心,發願求往生,又念佛不停息。而且思惟念佛爲因、往生爲果,《往生傳》、《淨土聖賢錄》,《近代往生見聞錄》可作證明。于是毫不懷疑地專念一句萬德洪名,一生老實念佛罷了。

  一句阿彌陀佛就是覺正淨。念以彌陀聖號,使衆生由迷歸覺;心心洪名,衆生從邪返正;念佛洪名聖號,衆生轉汙染爲清淨。一句萬德洪名就是戒定慧。念佛洪名,而不有邪迷,能防非止惡;念佛聖號能淨心而不動亂,意馬心猿;念佛持名,使人由邪、愚、癡迷惑而覺悟智慧。念佛洪名就是止觀。念佛聖號可以止息妄念、胡思亂想,就是業;念念彌陀,每句聞聽清清楚楚,就是觀。念佛修持就是空假中叁觀。能念之心本來空寂,所念的佛名號了不可得,即空觀;能念之心靈明不昧,所念之佛號清楚明白,即假觀;念而無念,無念而念。不住有念,不住無念,就是二邊不住,二邊不住就是中觀。念佛持名就是寂照,念佛修行而達無妄念,就是靜定寂滅。一句洪名反複念去,句句念清清楚楚,聽的又明明白白,就是照用功夫,照而常寂,寂而常照。

  一句洪名念去就是不取不舍。念佛求往生極樂是不取娑婆世界。往生極樂修證成就後,回入娑婆度十方衆生,正是不舍娑婆。念阿彌陀佛正是不住不離。念佛聖號,念念相續,正是由念佛名號之念而入于空,正是不住衆生之有邊。雖然念佛而能由有念而入于空,但不住于空,空是空妄念。而一句洪名不停息不間斷,正是不離。念佛洪名正是非空非有。念佛洪名正是妙有,故所以非空。念佛洪名而能無妄想執著是真空,故所以非有。念佛持名就是第一義谛(又名勝義谛)。念佛聖號洪名,從念佛之有念而使衆生達到無念之善巧勝異方便,有而非有,念而無念。雖然念佛之有念而達到無念,但不住于無念,非有而有,無念而念。仍然念佛而無妄,念念想繼。念佛法門專持阿彌陀佛聖號正是第一義空。第一義空,空而不空,不空而空之謂也。念佛名號念去,正是名號不空,而能空我人之六根。六塵、六識,就是空而不空。雖然念佛能空我人六根、六塵、六識,而一句句洪名念念想續卻不空,就是不空而空。句句洪名念去,不住有邊,不住無邊;不住有念,不住無念;不取不舍,不住不離;非空非有,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等義理。念佛持名法門與一切法門,是二而不二,是一而不異的。念佛持名是妙有,此妙有當體即真空。真空必須由妙有來顯現,所以真空即是妙有。不空(念佛之妙有)而空(無妄念即真空)、空(無妄念真空)而不空(而有念佛持名之妙有作用體現)。所以念佛持名是事相,完全在顯現理性(本體)。事與理不是對立隔別,而是互相包容融通交徹。無事外之理,理外之事,所以念佛持名理事圓融。念佛法門也是性相不二的。念佛持名是現相,是有念;念佛達到無念是顯體性,是無念。相外無性,性外無相,所以性相,念無念都是不二法門,中道實相。

  一句彌陀聖號即離執禅定。念佛持名可以不住有邊,不住無邊;就是離開執著分別妄想,以及迷邪染、貪嗔癡等等邪非不正,自然由念佛而達到無妄想執著而有禅定不動亂的正受。外離一切相爲禅,內心不亂爲定。外禅內定是名禅定。念佛也可以達此境界,而比禅宗容易多了。念念洪名,不住衆生之有相,不住二乘之空相,不住大乘之二邊相,就是外離一切相。念念聖號就是覺正淨、戒定慧,心不動亂,當然內心是定也。一句洪名聖號就是般若,般若是無貪無嗔無癡,無一切邪非偏墮,不動亂,不迷惑,不愚癡,高度的戒定慧的狀況表現(境界)。而一句洪名完全具足,而念佛就可以達到此種境界(程度)。比一切法門容易成功。

  一句彌陀名號就是六度。念佛行人也作財布施,勸人修此法門是法布施。我人和衆生都修此法門往生成佛,又度一切衆生是無畏施。念佛修持無有一切邪非,防非止惡,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就是持戒。念佛修行安忍一切攻擊、侮辱、誹謗,乃至冷熱饑寒,順逆橫加和一切幹擾障礙,就是忍辱。念佛不間斷就是相續了,也是不懈怠的念念彌陀,心心洪名,就是精進。念佛不停息,達到無妄念就是一心專念不已,就是禅定。念佛而無有迷惑、顛倒、愚知,就是智慧。

  念佛達到身口意叁業清淨就是密法,密法就是身口意叁業清淨相應,又名叫瑜伽。所以一句洪名就是密法,也是顯中密,又比密宗容易修證。念一句彌陀聖號就是《心經》的境界。念佛可以到達無六根、無六塵、無六識的境界(程度),只要念佛無妄念,必然無執著,不住內六根、外六塵、中六識,十八界空也。念佛持名也可以達到五蘊皆空,外空境,內空受想行識等法,就是空色心二法了。空五陰其它法門全仗自力,難入此境界。念佛到此程度較容易,念佛即是《金剛經》境界。念一句佛號聖號,不住法,不住非法,乃至非非法也不住。住法是住有邊,住非法是住空邊,一句洪名念去有無二邊不住。住有邊是常見,住空邊是斷見。念佛持名可以達到無四相、掃叁心、無四見(我、人、衆生、壽者見)。念佛持名就是成佛的一乘法,大乘是菩薩果,二乘是聲聞緣覺果。念佛法門從彌陀的圓滿果德上作我們修行的因地,不是同其它法門的因果相同。非同一般的因果,這個因果太特殊,究竟圓滿了。完全是《妙法蓮華經》的一乘成佛的大圓滿的因果法則。蓮花一開,果就成因,即因即果,即果即因,因圓果滿同時具足不二,念佛法門也是如此,所以完全是《法華經》的一乘成佛的因果法。所以有法華秘髓就是《阿彌陀經》,就是一句洪名聖號。所以《彌陀經》就是《法華經》的境界,萬德洪名就是無上佛果菩提。《華嚴經》境界是一句萬德洪名聖號阿彌陀佛。念一阿彌陀佛名號,即是念了十方叁老恒沙諸佛的名號,佛名號具足無量的功德,一切種種都是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念一佛名號就是念多佛名號,一就是多,多就是一,念佛的多名號只要念佛一名號就可以達到。華嚴境界一多相容,一多不二圓融無礙。念一佛名號是別念,念多佛是總念。一多相融,別、總相通,都是《華嚴經》的境界,念一佛就是念多佛,別念也就是總會,總念也就是不離別念。《華嚴經》的十玄六相也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名號。一句洪名是一《大藏經》奧義,是諸法實相,是諸佛的心要,是十方叁老一切諸佛的第一法門,乃至超勝一切法門。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從理性的平等一相上來說的,而從差別相用上來說是有不同之處的。

  摘自《淨土》1999年第3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