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婚姻生活對修行的意義(李元松)

  婚姻生活對修行的意義

  李元松

  孔子曾說:“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我的理解是,修行的人,下手處可以從夫妻關系做起,經由此,他的睿智可以發展到了解宇宙真理的地步。坦率地說,人是很不容易了解的動物,也很複雜、很不好相處。來自不同因緣,不同成長背景的夫妻,雖說彼此存有真摯的愛意,但由于彼此都受到人類共同的根本不安和矛盾侵襲著,事實上埋藏在心靈深處的這些苦悶和困惑,當它生起時,是連自己都身不由己的。因此,夫妻兩人要如何年年月月地生活在一起,其實是一門深奧的學問。

  曾說:“如果有人能在婚姻生活中,好好地跟自己的另一半相處,那麼這個人必然是覺悟的人。”不知是否有人會認爲這是我過分淺化覺悟者,倘若有人如此想的話,那麼我想辯護的是:可能是你太小看婚姻生活的複雜性了。除非夫妻間只想維持一般家庭表面的平和,除非夫妻間不關心彼此的心靈感受和成長,不然夫妻間的相處——尊重不占有、關懷不自私、隨緣不強求的相處,事實上是一項艱巨的工程。夫妻之間至少要有一位具有成熟的人格,不然是辦不到的——而這也正是我們以下將指出婚姻生活帶給修行有著什麼樣的正面意義之所在。

  古德雲:“不入煩惱大海,則不能獲得一切智寶。”這是說雖然困頓的環境,使人遭逢無邊苦惱,但對于有志修行的人,禁锢、險逆的環境,過程上雖然苦了一些,卻不會使人幼稚、膚淺,在意志上將鍛煉得更強,在人生的經驗將更有多層次的品味和更圓熟的體驗。婚姻的生活雖然不免因爲兩個人的長期相處而産生摩擦;不免因爲有機會以近距離去接觸另一個人,從而發現人性的矛盾和劣根;也不免因爲家庭成員相繼加入生活圈而平添喜樂和憂愁,但真實的人生乃由此入門。

  嘗聞:“不知痛苦的人,沒有資格話人生。”人類的快樂只存在表層的感官上,但痛苦卻深入骨髓。唯有在肉體和精神、親情和愛情、學問和財富、面包和尊嚴、家庭和帶來的交纏沖突中,才更能體會人間的苦樂和競逐的現實,對于做人的辛苦和做人的無奈,也才會有真實的體驗——而這都是修行人所應知應證的,尤其是發心學習菩薩的人,更應以此爲成佛的道場。因爲娑婆衆生絕大部分都是男女結成夫妻、組成家庭,並且在種種兩難之間掙紮著,這當中有辛酸、有甘甜,卻無一不是刻畫入骨的激情。修行人除非真正了解此中的沖突、痛苦與無奈,不然如何能做到原諒無知、悲憫罪惡的地步?又如何能避免說些不著邊際、無關痛癢的空言呢?當知除了少數天縱英才之外,一般沒有曆經世事的人,根本不知人間疾苦,也不知凡夫是多麼的純真、可愛,同時又多麼空虛地徘徊在萬花筒的世界中。

  經由婚姻的生活,使人進入人間的天堂,也使人墜入人間的煉獄。對于修行的人,特別是志求一切智的菩薩而言,是多麼可貴的法門啊!

  摘自《現代人如何學禅》

✿ 继续阅读 ▪ 生命的相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