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智悲精滴▪P10

  ..續本文上一頁會高談闊論一些所謂的高深見解,心中也會輕視上師針對他們實際根器所傳授的相應佛法,只知夢想獲取甚深法門。其實他們連大的前行部分都尚未通達,既沒有積累足夠的資糧,又缺乏對上師的堅定信心,又怎麼能理解大圓滿的見、修、行、果?又怎能真正體悟法界本性?

  這些人始終不能滿足于已經領受的法要,但這並非出于對佛法的真誠希求,而是出于個人的狹隘貪欲。他們沒有耐心聽聞《入菩薩行論》和一些簡單的大圓滿法教授,也不能依教修持,實際上早已舍棄了佛法的無上甘露。像這樣的弟子,終日覺湎于頑固的分別念中而能自拔,即使上師付出再大的努力,傳授再深的竅訣,他們也不可能有所領悟。例如有有曾經在上師面前祈求聽受《大圓滿心性休息》,當上師滿其心願傳講一遍過後,他們的相續中便生起了種種邪見,諸如認爲此論過于簡單了,如果上師再次傳授,自己就不願意重複聽聞等等。其實這些人絕非真正的行者,對他們來說,任何法要都會顯得過于簡單,因而都不是實修的法要,最終都應該舍棄。如果是一個真正的密乘行人,那麼再簡單的法要也會被他們視爲珍貴的法雨甘露,因而無論怎樣都可借此實際修持。

  有些人在沒有得到所要求的佛法之前,會以種種僞善的面目在上師面前祈請,並且立下種種堅決求法的誓言。結果時隔不久他們就違背、踐踏了當初的海口,這種人最終的下場,我們大家也就可想而知了。例如有人曾經發願要誦滿七億遍文殊心咒,結果一年當中只念了百萬左右,以後就全盤放棄了。也有人發願在上師身邊依止六年以上,結果六天之後他就已消失得無影無蹤。這些人實際上非常可憐,也非常值得同情,因爲他們若是在不違犯戒律的前提下,能夠遵守誓言,那肯定會在獲得究竟智慧等諸多方面爲他們的今生來世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隨著他們對自己誓言的毀壞,他們本應得到的功德不僅付之東流,還違犯了密乘根本戒,並由此種下了墮落地獄的種子。當然,在修學佛法的芸芸衆生中,能夠堅守誓言的也大有人在,這些人往往是些人品比較可靠、性格較爲穩重的人。越是值遇違緣的時候,對待誓言的信心也就會越加牢固,因之而使其修行之境界突飛猛進,蒸蒸日上,這種情況以往也曾屢屢發生過。

  還有些人于世間、出世間所求甚多,結果造成諸多繁雜、心緒散亂、顧此失彼之惡果,以至最終落得個一事無成。據說有的出家人在還俗成家之後,身心經常陷于日常瑣事當中,家庭不和,終日以吵鬧度日,其生活狀況相當窘困和無奈。因此,當我們作爲出家人坐在黃金寶座上的時候,最好不要自己跳入還俗成家的糞坑裏。

  如今有些弟子總是行蹤不定、四處漂泊,在上師面前連一個清淨的傳承也來不及聽完,就急急忙忙地想要離開;另外有些弟子則忙于耕田種地、商賈貿易等瑣碎雜務,身心浸淫在世間法當中,一絲一毫也沒有想到過要出離塵世;還有些弟子自己不能恒久地如法修持,卻妄圖一步登天,想在刹那之間就精通所有顯密教法,這種念頭真如癡人說夢一般。實際上,一個人需要花費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甚至畢生心血才能精通某個法門。即使是理解《俱舍論》中的一個頌詞,也付出很大努力,更何況要在很短時間內掌握諸多甚深法要!這些弟子不知道自己根基下劣,在連“欲界”、“所得”等最簡單的名詞也無法理解的情況下,還不虛心聽受上師的教言,那他們何時才能通達佛法大義呢?說他們對佛法一知半解都已是過譽之辭,他們于佛法簡直就是一無所知。

  有些弟子還不能保守秘密,他們會將剛剛聽受過的甚深教言四處宣揚。如果上師對此加以製止,他還會心生嗔恨,甚至口吐汙言穢語對上師進行辱罵。這些可憐的狂妄之徒,隨著他們聽聞的教法日益增多,他們的相續也變得越來越難以調化。盡管佛法的甘露終日都在清洗著他們的靈魂,其煩惱卻仍然非常粗重,頑劣的性格也一如往昔。

  很多人都讀過《百業經》和《入菩薩行論》,尤其通過對《百業經》的學習,大家應該對因果輪回都已産生堅定的信解。但事實上許多人卻早已忘記了它的內容和教義,因而爲所欲爲地隨意享用常住財産、譏毀大乘僧衆,或做種種與此類似的惡行。這些行爲如今可謂比比皆是,真令人目不忍睹!或許很多人對《百業經》的記憶,僅僅停留在蓮花根比丘前往妓女家中之後,成就阿羅流果位等有關男女情感方面的故事層面上,而對其他的有關因果報應的公案都已忘失殆盡!作爲在人世間輾轉漂零的芸芸衆生,如果對輪回之苦痛不能産生畏懼,其出離心又從何談起?既然連出離心都不能具備,大乘菩提心就更是無稽之談!像這樣惡劣的修行人,無論他們怎樣向別人誇耀自己的功德,事實上他們也始終會流轉在無盡的輪回當中,而無有解脫之時日。

  雖然上師已經將許多道理闡釋得十分清晰、透徹,但很多弟子由于我執過于深重,他們仍然會緊緊抱著以前的種種邪見而不肯放棄,即便是釋迦牟尼佛和諸多先聖的殊勝教言,也不能對他們産生任何觸動。

  還有的人雖然已皈依佛門,身處佛堂之中,卻仍然堅持行持非法。如果他們這樣做的話,那當很多僧衆聚集在經堂之時,那種情形就會與大城市中的商場、劇院無甚判別了:人人都在談論有關世間八法的話題,到處也都是一派熙熙攘攘、人聲鼎沸的景象。此外,有的人在聽法和念經時也說些同佛法無關的绮語,這樣做的過失可謂非常之大。還有人雖然已在之處安頓下來,但其心緒卻始終也不能隨之沈靜。他們或爲建造房屋而積累木材,或爲修理廁所而堆砌石頭,幾乎每天都在爲個人的瑣事東奔西跑。長此以往,其出家人的身份能否保持得住也未可知。總而言之,這些人所要處理的雜事總是很多,心經常流于散亂,其所謂的修行又怎能不招致失敗呢?

  還有些居住在寂靜之處的人,雖然沒有爲瑣事東奔西跑,並且也發願要盡其一生精進修持。但實際上他們仍終日處于懈怠和放逸之中,在渾渾噩噩中度過了無數個白晝與黑夜。他們實際上並沒有修持過哪怕一點一滴的善法,只是自欺欺人似的僞裝出修行的樣子而已。

  有些人平時就不喜歡聞思修行,經常四處遊蕩。即使他們在某個地方暫時安頓了下來,也不可能安安靜靜地守在自己的房間裏誦經、修法,而是終日都要跑到他人家中喝茶、聊天,仿佛自己天生就是一名外交專家。

  當年我在石渠縣江瑪學校修行的時候,堪布紮若身邊有一位名叫托尼基比的紮巴,他經常都會跑到根桑的家中玩耍。有一次紮若堪布對托尼說:“是不是你的家中生長著荊棘叢,而根桑的家裏卻有棉花,所以你被荊棘刺得不能呆在家裏,只好到根桑的家中躲避?”如今的許多人就像這位名叫托尼的紮巴一樣,他們無法安守在自己的家中,而是一會兒到商店裏面東瞅瞅、西瞧瞧,一會兒又跑到其他什麼人多的地方閑逛。當別人問起時,他們還要爲自己的行爲掩飾和開脫,謊稱在家中修持時頭腦有些昏沈,故而出來散散步,讓腦子清醒清醒。這樣的理由說起來的確委婉動聽、冠冕堂皇!其實只要略微動動腦筋,即可拆穿他的謊言。試想一下,如果真是爲了讓自己的頭腦得到清醒,那就應當前往寂靜清幽之處,怎麼反而會跑到喧鬧的場所湊熱鬧?這樣一來,豈不是令頭腦更加混亂嗎?所以,作爲修行人應當盡力避免這些惡習,應該像釋迦牟尼佛在教典中指出的那樣,平日裏應當呆在自己家中,不可東遊西逛。否則,肯定會對自己乃至他人的修行造成極大障礙。

  古人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充分說明了在日常生活中選擇朋友的重要性,因爲每個人都會在有意無意之中,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如果一個人身邊的朋友都是些正直、善良之人,那他本身一定會朝著良好人格的方向發展;反之,如果同邪惡狡詐之徒朝夕相處,那麼自己的品行也定會漸漸隨之下降,而造下許多惡業。以上這些道理,都是就世間的普通人而言的,作爲修行人,在這些方面就應更加注意了。如果我們身邊的朋友都是些清淨戒律、精進修行的金剛道友,那他們對我們本人的修持一定會帶來種種好處,其他修法的善緣也會逐漸增上。否則,如果經常同懈怠懶散,甚至違背誓言的人相處,我們個人的修行境界則必會受到相應的影響,並且違緣重重。因此,我們僅僅通過觀察一個人身邊道友的優劣,就可以大概推斷出此人內心智慧和品行的高下。然而適逢五濁惡世,大多數人對真正的金剛上師和如法行持的密乘道友並不願過多接觸,倒是如蠅逐糜一般反而要與惡人爲伍。如此一來,他們所結下的善緣將越來越少、惡緣會越來越多,故而無論是今生還是來世的世與出世間利益,都如同走下坡路那樣越來越暗淡無光。

  很多學佛的人,對世間的有漏財富比對甚深佛法更爲執著。上師苦口婆心地爲他們所傳講的殊勝竅訣,他們只當作是耳邊風,絲毫也不重視。自己天天處在散亂的紅塵滾滾這狀態中,對具有意義的事物和甚深佛法提不起半點興趣,沒有一刹那的熱情,更談不上依從上師的言教去實際修持。

  這些濁世衆生不淨糞般的惡劣習氣,無論如何也宣講不完,每當我看到他們那些對修行人來說可謂令人膽戰心驚的過失,我都感到此身像處于烈火中一般痛苦難忍。對于這些弟子,即使上師付出再大的努力,爲他們宣講多少佛法以及世間道理,想方設法去饒益他們,並護持其身心,使他們都能早日解脫,都不可能令他們的相續中生起片刻的歡喜心。這些人實在是不堪造就,如果他們對外境的貪婪之心得不到控製的話,他們將永遠無法得到究竟的利益。因此,如果現在該我們獨處靜修,那我們應立即前往寂靜的山林,在盡可能遠離人群和鬧市的地方獨自觀心。

  還有些弟子對自己正在聽聞的法要總是感到不滿,當上師從人身難得等共同加行開始傳授時,他們往往認爲這些道理太過簡單因此不願聽聞。如果上師傳講到不共之無上大圓滿的修法,他們又會覺得艱深晦澀,難以理解…

《智悲精滴》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