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夏威夷佛教的傳入經過

  夏威夷佛教的傳入經過

  于淩波

  在太平洋中部汪洋浩翰的大海中,有一片爲數一百叁十多個島嶼組成的島群,其中最大的一個叫做夏威夷(Hawaii),所以總名之曰夏威夷群島。它的總面積有一萬六千多平方公裏,東距美國的舊金山市約四千公裏,西距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八千公裏,所以被稱做「太平洋的十字路口」。夏威夷群島的首府火奴魯魯(Honolulu)市,在第叁大島的奧鴉湖(Oahu)島上。中國人稱之爲檀香山。但這只是中國人稱呼的名稱,當地土著和外國人,仍稱這裏爲火奴魯魯。

  早在公元第四世紀的時候,波利尼西亞人駕著獨木舟來到這裏定居。十八世紀之末—一七九五年的時候,酋長卡米哈米哈一世、征服了大部分的島嶼,建立了夏威夷王國。到一八四O年,國王卡米哈米哈叁世製定憲法,英、美、法叁國都承認了夏威夷獨立的地位。但到一八九八年爲美國所吞並,成爲美國的屬地。一九OO年美國設立了「夏威夷地區」,一九五九年設置爲美國第五十個州。

  清季嘉慶年間——一八一五年前後,夏威夷的首府檀香山,就開始和中國貿易往來。檀香山唯一大宗的出口産品,就是檀香木,當地土著把檀香木運往廣東沿海口岸變賣,換回絲綢茶葉等貨品,以這樣貿易往來的關系,廣東人移民到夏威夷的爲時最早,根據文獻所記,清季鹹豐初年—公元一八五二年,廣東人就到了檀香山。例如國父孫中山先生的母舅楊某,就是最早到檀香山的廣東人。國父的大哥孫眉,號德彰,一八五四年出生,青年時代身體健壯,頭腦靈活,而性下喜讀書。國父的母親看兒子下長進,就請他母舅帶他到檀香山去。他母舅以爲、小孩于頑皮,出於天性,年歲大了,一定會轉變,可以成家立業的。所以孫德彰于一八七一年,年方十八歲的時候,就隨著他母舅到了檀香山。

  孫德彰到了海外,年齡稍長之後,變的循規蹈炬,辛勤工作。他初爲人家作田工,那時的檀香山,是一個半開墾的荒島,地廣人稀,政府爲獎勵開荒,任何有體力的人都可向政府申請領田。所以孫德彰爲人家耕作了兩年後,就邀約了幾個夥計,自己申請土地耕種。數年之後,他有了積蓄,就到茂宜島(Main)去開荒。

  茂宜島是夏威夷五大島之一,面積極大,多爲荒地。孫德彰向當地政府租了大片土地,辟爲田園,經營畜牧耕作。孫德彰頭腦靈活,遇事有果斷,事業十分發達·他且輕財好客,爲島上其他農民排紛解難,同島人佩服他,給他起了一個茂宜王( Kingof Main)的綽號。後來孫德彰返回故鄉結婚,多少同鄉羨慕他的成就,有更多的人隨他到檀香山。中山先生革命的時候,一八九四年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孫德彰首先入會,並變賣財産資助革命。

  摘自《海潮音》總第75卷3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