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唯識研究 第二十一章 佛果

  唯識研究

  周叔迦

  第二十一章 佛果

  修到「究竟位」便是證得「佛果」;但是佛果的確定意義,各宗解釋卻不同了。在名詞上各宗大半是一樣,便是圓滿成就「叁身」。

  ㈠「性宗」所說的「叁身」是:

  ①「法身」

  ②「報身」

  ③「化身」

  ㈡「相宗」所說的「叁身」是:

  ①「自性身」

  ②「受用身」

  ③「變化身」

   那「性宗」的意思說:成就佛果,就是「人我」、「法我」完全斷盡,證得了究竟寂滅;那時自己就是絕對的真理,所以這真理就叫做「法身」。一方面也可以說絕對的真理就是自己,所以叫做「報身」自受法樂。由于法、報二身的功德,隨類起化,救度一切衆生,所以叫做「應化身」。但是「相宗」的意思不如此。既然叫做「身」,便有積聚的意思、所依的意思、自體的意思。那真理只是「所證」,不是「能證」 ,所以不能叫做身。雖然能所不二,但是必須能所合說,所以叫做「自性身」,便是總指性宗的「法身、報身」。

  那麼佛的應化事業有兩種不同:

   ㈠爲分證「無分別智」的登地菩薩現示自己所證的真如的道理,令登地的菩薩能享受大乘的法樂;這是應不是化,是與真理相應的,這便是「受用身」。

   ㈡隨衆生根機示現生老病死,由太子出家,降魔成道,說法入滅;這是化不是應,是變化的幻相,這便是「變化身」。在這叁身之中,「受用身」和「變化身」無須詳細解釋的。要明了佛果就是要明了那「自性身」。

   在這裏有十重的解釋:

   ㈠自性身的「相」有五種:

  ①「轉依」是自性身的相。便是將那一切依他起的染分完全滅除,所以能解脫一切障礙;那一切依他起的清淨分完全現前,所以獲得了絕對的無垢的真如的圓成實性。

  ②「淨法」是自性身的相。便是由六度圓滿,得了十種自在;由施度圓滿得「壽自在」、「心自在」、「衆具自在」;由戒度圓滿得「業自在」、「生自在」;由忍度圓滿得「欲樂自在」;由進度圓滿得「願自在」;由禅度圓滿得「神通自在」,由智度圓滿得「智自在」、「法自在」。

  ③「不二」是自性身的相。便是有無不二、有爲無爲不二、一異不二。這自性身不能說是有,因爲一切法空;也不能說自性身是沒有,因爲空有顯現的自性是有的。一切業煩惱斷盡,所以不是有爲;又能自在示現一切有爲法,所以不是無爲。一切佛的自性身是同的,所以不能說是異;但是一切佛各各單獨的證得,所以不能說是一。

  ④「常住」是自性身的相。因爲常住是清淨真如的自相,又由本願的勢力那所應作的事業無有了期。

  ⑤「不可思議」是自性身的相。因爲這自性是一切尋思所不能想像的,一切世間譬喻所不能比擬的,是清淨真如自己內證的。

  ⑵自陸身如何能「證得」?由于總緣大乘法的總相爲境,以無分別智和無分別後得智修行「五相」。「五相」便是「無生相」、「無滅相」、「本來寂靜相」、「自性涅槃相」、「無自性相」;無生相能念念消滅一切煩惱習氣,無滅相能真正了知普遍無量無分別相,本來寂靜相能現起清淨分無分別無相的大法光明,自性涅槃相能令法身圓滿成就,自性相能次第增進到究竟位。由此次第于十地中修集一切善法,以金剛後心破滅一切微細障礙,便證得自性身。

  ⑶自性身有五種自在:

  ①轉色蘊成顯示淨土自在。

  ②轉受蘊成大安樂自在。

  ③轉想蘊成說法自在。

  ④轉行蘊成應化事業成就善法自在。

  ⑤轉識蘊成四智自在,便是轉第八識成「大圓鏡智」,轉第七識成 「平等性智」,轉第六識成「妙觀察智」,轉前五識成「成所作智 」。

  ⑷自性身有叁處「依止」:

  ①「依止佛性」:便是自受法樂。法樂有五種:見此法身是一切佛所證,一切功能都相平等,這是一喜;見一佛所作利樂有情的事業,便等于一切佛所作,這是二喜;見一切經法的滋味,這是叁喜;隨所思念便成就一切事具足一切德,這是四喜;這喜無有煩惱習氣一切過失,超過叁界的喜,這是五喜。

  ②「依止受用身」:便是能教化成熟一切菩薩。

  ③「依止變化身」:便是能教化成熟一切聲聞和資糧位菩薩等。

  ⑸自性身由第六種法所「攝持」:

  ①「清淨」:便是除滅執持一切雜染種子的阿賴耶識而得清淨法身。

  ②「異熟」:便是舍從前所受異熟的五根而得異熟智。

  ③「安住」:便是息滅一切世間的欲行而安住佛法。

  ④「自在」:便是轉一切世間的事業而得神通自在。

  ⑤「言說」:便是轉一切世間的見聞覺知一切戲論而得見聞覺知的自在,能令一切有情生起正智。

  ⑥「拔濟」:便是能息除一切有情的災難。

  ⑹自性身的「差別」:一切佛的自性身也有差別,也無差別。一切諸佛的自性身同是依止真如,同受無上法樂,同誓度脫一切衆生,所以無有差別;但是各別的證得菩提,所以也有差別。那受用身和變化身也是如此。雖然受用身變化身不是依止真如,但是一切諸佛誓願相同,所以無差別;各各成就各各的事業,所以也有差別。

  ⑺自性身的「功德」略說有二百:

  ①四無量心

  ②八解脫

  ③八勝處

  ④十一切處

  ⑤二智

  ⑥四無礙解

  ⑦六神

  ⑧叁十二相

  ⑨八十種好

  ⑩四淨

  ⑾十力

  ⑿四無畏

  ⒀叁念住

  ⒁叁不護

  ⒂十八不共法

  ⒃拔除習氣

  ⒄無忘失法大悲

  ⒅一切智

  這二百種功德解釋,在這裏限于篇幅,就不及細解了。要是想明白,可以看鄙人所作的「廣百法明門論」便都在其中了。(可參閱懴雲法師編「百法表解」)

  ⑻自性身「甚深」的道理有十二種:

  ①「生業住業甚深」:便是如來無生爲生,無住爲住。這是很難了

  解的,所以自性身很深的。

  ②「安立數業甚深」:便是唯一成辦利他的事業,以無差別性而具

  足堅住的自性身和不堅住的受用身變化身,有無數無量的建設。

  ③「示現正覺甚深」:便是依他起中無有遍計所執性,所以不可以

  說如來是成等正覺;但是依他起中卻實有圓成實性,所以這等正覺實在是有的。由這有無不二而成如來,所以甚深。

  ④「離欲甚深」:便是煩惱即是菩提,因爲悟入煩惱的法性。這不離染而不染,所以甚深。

  ⑤「斷蘊甚深」:便是如來超過一切遍計所執的色受想行識等諸蘊而安住在法性蘊中。這法性蘊與色受等蘊不一不異。如來不舍法性諸蘊而妙得善永寂,所以甚深。

  ⑥「成熟甚深」:便是如來無思無慮而能成就一切利他事業,所以甚深。

  ⑦「顯現甚深」:便是如來身是常住的,遍照世間如同日光,而衆生由于惡業不能得見,所以甚深。

  ⑧「顯現成道入滅甚深」:如來身是常住而有成道入寂的示現,所以甚深。

  ⑨「安住甚深」:便是如來在不法中,惡道中,非梵行中而得最勝的安住,所以甚深。

  ⑩「自體甚深」:便是如來以後得智遍行于一切境界中而卻無分別,一切不行,所以甚深。⑾「滅惑甚深」:便是在菩薩位因爲恐怕墮到二乘涅槃的原故,只伏煩惱而不斷除他,方能修菩薩行以至于究竟位,這是甚深的。

  ⑿「不可思議甚深」:便是諸佛視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這是

  不可以世間的理來思議的,所以甚深。

  ⑼要「思念」佛的法身,應當由七種情狀去思念:

  ①諸佛對于一切法是得大自在的。

  ②如來法身是常存在的。

  ③如來是無有絲毫過失的。

  ④如來所成一切事業是無功用的。

  ⑤如來是極大富樂的。

  ⑥如來是一切染汙所不能染的。

  ⑦如來是成辦極大事業的。

  ⑽如來所成就的事「業」有五種:

  ①救濟一切有情的災難。

  ②救濟一切惡道。

  ③救濟一切不正道的修行。

  ④救濟一切邪見。

  ⑤救濟狹劣的聲聞等令一切趣向佛果。

  受用身與自性身的差別有六種:

  ㈠受用身可見而自性身不可見。

  ㈡受用身有種種佛會種種受用而自性身無有。

  ㈢隨見者的根器所見的佛受用身有種種不同而自性身不然。

   ㈣隨見者的進修或退化所見的佛受用身有種種的改變而自性身永無變易。

  ㈤受用身的法會有菩薩、聲聞、諸天等一切問雜而自性身無有。

  ㈥自性身是由轉阿賴耶識所得,受用身由轉余識所得,所以不同。

  因爲小乘認爲印度的王宮生、雙林滅的釋迦是真佛而非化佛,所以要舉出七種理由來證明:

  ㈠法身菩薩已久得不退定,何以還受兜率天及人道中生

  

  ㈡法身菩薩久得宿命智,何以釋迦爲太子時還受欲塵

  

  ㈢法身菩薩久已分別邪正,何以釋迦出家還先修外道定

  

  ㈣法身菩薩久知叁乘道理,何以釋迦出家先修苦行

  

  ㈤若釋迦是真佛,但是一娑婆世界有百俱胝小世界,何以不在他方成佛而獨在此土

  

  ㈥若是此土是真佛,他方有化佛!則何以不在兜率天中成佛而在一切人中現化

  

  ㈦若此土是真佛,他方一切相同,應亦是真佛,便是一佛土同時有多佛由此看來釋迦是變化身不是自陸身。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