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彌勒菩薩的象征意義(慎言)▪P2

  ..續本文上一頁農夫插秧勞動這一後退是向前的動作,來啓示我們這樣的人生哲理:在我們與人相處時,應當多對別人懷有寬容之心。特別是在與人發生爭執時,應當學會謙虛退讓。很多時候,你對別人謙虛退讓並不是表明你軟弱無能,而恰恰證明你的謙虛大度。當你做出謙讓之舉時,往往會使對方受到感化,從而也學會對人寬容。這是一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教育。

  彌勒菩薩有很多詩偈都勸人要學會寬容。他在詩偈中說:“我有一布袋,虛空無挂礙。展開遍十方,入時觀自在。”詩偈以彌勒布袋能容萬物作比喻,來告訴我們對人要懷有一顆寬容的心。很多時候,對人寬容也就是給自己以方便。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因爲學會了對人寬容,産生了許多流傳後世的佳話。清代禮部尚書張英在京爲官時,張英家人修治府第,因地界的問題與鄰居發生了爭執,兩家在當地都是名門望族,誰也不甘示弱。家人修書將此事告訴了張英,張英知道此事後,遂即修書一封:“千裏修書只爲牆,讓他叁尺又何妨。萬裏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張英的家人接信後依照他的意思,在原地界上讓出了叁尺土地,以示不再相爭。鄰居看到張家不再與其爭執,並且主動讓出了叁尺土地,自覺也有不妥之處,遂仿效張家也讓出了叁尺土地。于是張英家人門口便出現了一個六尺寬的巷道。一時間,兩家處理鄰裏糾紛的做法被傳爲美談。至今,這個六尺巷成爲安徽桐城的旅遊景點,凡是到那裏參觀的人,都會受到退讓寬容的教育。

  四、樂觀

  彌勒菩薩展現給人的另一種象征意義是勸人不論身處何境,都要保持一種樂觀豁達的心態。布袋和尚作爲彌勒菩薩的應化身,一直過著“一缽千家飯”般的居無定所的生活。他每天行蹤無定,一個布袋隨身。雖然漂泊不定,生活並不富足,但他一直以樂觀的心態來爲人處世,所到之處都給人帶來無窮的歡樂。

  彌勒菩薩曾經作過一首《布袋偈》:“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布袋和尚作爲一位出家人,四海爲家,無産無資,只有一只化緣用的布袋隨身攜帶。這只可容納萬物的布袋,他走到哪裏,帶到哪裏,從不離身。所以說,“行也布袋,坐也布袋。”因爲他胸懷豁達,無憂無慮,無牽無挂,安貧樂道,所以能夠“放下布袋,何等自在”。活得十分快活。這首偈語告訴我們一個哲理:一個人活在世上,只要清心寡欲,就能知足常樂,潇灑自在。反之,如果一味追求欲望,就會追求越多,失望越多,永遠處于煩惱之中。

  布袋和尚在《忍辱偈》中也勸人不管遇到世間再多的是非愛憎,都應當不以爲意,而是要學會以忍辱寬容的心態來對待。並且無論身處何種境況,都應當不失去豁達開朗的心態。同時,在遇到令自己不開心的事時,也應當通過適當的方式來化解這些矛盾,爭取讓這些問題得到圓滿的解決。從而讓自己做到心無挂礙。也只有做到心無挂礙了,你才會過得歡樂自在。誠如偈語所雲:“寬卻肚皮需忍辱,豁開心地任從他。若逢知己需依分,縱遇冤家也共和。若能了此心頭事,自然證得六波羅。”

  無論我們遇到什麼樣的問題,都不應悲觀失望,應當多想想生活中好的事物。即使身處絕境,仍不失去生活的信心,你就會迎來峰回路轉的轉機。如果我們都能如宋代無門慧開禅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偈語所說,我們就會始終有樂觀向上的心態了。詩偈雲:“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挂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在這首詩偈中,慧開禅師告訴我們,在人世間隨處都可以發現動人的美景。就一年四季來說,春天有百花盛開的景致,令人心曠神怡;夏天有習習涼風,使人倍感清涼;秋天有皎潔的明月,當空朗照;冬天有皚皚白雪,給人帶來銀裝素裹的世界。

  我們每個人,不管遇到如何使你不開心的事,如果你能夠多想想生活中希望,那麼,他就能很快忘掉自己所遭遇的痛苦和煩惱。當你心中沒有繁雜的瑣事煩惱的時候,你就會覺得在你生活的每一天都日日是好日,夜夜是良宵。

  人生其實很短暫,你哭也一生,笑也一生,這樣算來,倒不如讓自己過得開心快樂些好。人不論是窮是富,都應當有種樂觀的心態。只要心態樂觀,你即使過得並不富有,也不乏生活的樂趣。而且樂觀的心態有利于人的健康長壽。古往今來,有很多人都是生活簡單,不乏樂觀的表率。

  孔子的弟子顔回就是其中的代表。顔回是孔子弟子中最爲賢能的人之一。顔回的生活過得十分簡樸,但他卻自得其樂,從不爲生活的困苦發愁。孔子向人說起顔回時說:“賢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亦不改其樂。”在這些話語中,孔子對顔回自甘淡泊的品格給予高度評價。孔子認爲,顔回是他弟子中最能吃苦的人之一,別人都不能忍受的生活,他卻能過得有滋有味。這是因爲他一直心懷樂觀的緣故。

  在我們周圍,我們常見到有一些人,他們雖然過得並不富足,但他們卻勤勤懇懇。臉上經常挂著掩飾不住的笑容。他們對人有種熱心腸,喜歡幫助別人,喜愛爲人排憂解難。仿佛在他們身上從來沒有憂愁煩惱,看到他們,我常想,快樂幸福在很多時候,與出身無關,與貧富無關,人關鍵活的是一種心境,當你樂觀開朗時,雖然貧窮,但仍富足;但你被煩惱束縛時,雖然物質富足,你精神上仍然是貧乏的。

  綜上所述,彌勒菩薩作爲諸佛菩薩的形象代表,他的形象不只是讓我們能夠對其産生恭敬之心。更重要的是,他還象征著慈悲、忍辱、寬容和樂觀的深刻涵義。從彌勒菩薩的法相中,我們不僅能夠得到彌勒象征意義的啓迪,而且還能夠培養自己慈悲、忍辱、寬容與樂觀的品格,從而成爲一個品格高尚,受人歡迎的人。

  

《彌勒菩薩的象征意義(慎言)》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