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本現成
林新居
法眼文益禅師是法眼宗的始祖。他最初隨長慶禅師參學,學了很久,總是不得其門而入。後來同紹修、法進叁人開始雲遊四方,尋求更多的指點。
有一天,經過地藏院的時候,因天下大雪,行程受阻,只好寄居在地藏院裏休息。他們在爐旁取暖時,方丈羅漢桂琛禅師問道:“此行欲往何處呢?”
法眼答道:“到處行腳去,沒有一定的目的地。”
羅漢又問:“什麼是行腳的事?”
法眼回答:“不知。”
羅漢便富有深意地說:“不知最親切。”
——這句話語重心長,真是說得入道了。
雪停了之後,法眼便向羅漢辭別。羅漢送他們到門口,並問法眼:
“上座平常說叁界唯心,萬法唯識。”羅漢于是指著庭院角落的一塊石頭說:“那麼,請你告訴我,這塊石頭是在心內,還是心外?”
法眼答:“在心內。”
羅漢便說:“你這位行腳人,爲什麼要把這樣一塊大石頭放在心中呢?”
這話把法眼說行窘極了,沒有辦法回答,便放下包袱 ,決心留下來,向羅漢討教疑難。一個多月,他每天呈上新的見解時,羅漢都告訴他說:“佛法不是這樣的。”
最後,法眼只得對羅漢說:“我已經詞窮理絕了。”
羅漢親切地說道:“如果以佛法來論,一切都是現成的。(原文:若論佛法,一切現成。)”
聽了這話,法眼才恍然大悟。
後來,法眼做了方丈時,常對僧徒說:
“實體本來是現成的,就在你們目前,可是卻被你們變爲名相之境,你們要想想怎樣才能再轉回原來的面目呢?”
——不知最親切!唯有自知不知,才真得到真知。
欲界、色界、無色界是唯心所現,萬法萬相都是唯識所造。在一般的認知裏來說,這是好的;但站在“清淨心”的論點上來說,那卻是多余的,那正是障,正是礙。所以,倘能“見境不思境”,則沒有任何一物可障礙了。
佛法本現成,多麼無礙的一句話啊!
摘自《一味禅·月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