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是人生向上事
妙雲
要了解學佛的根本意趣,必先認識人生生存的價值,在宇宙中是居于主動的地位,而後才能決定我們應走的正確路向。因爲世間的動亂和安甯、人們的苦痛與幸福都是人類自力所造成,並沒有什麼外在的東西來主宰我們。人類有此主動的力量,才有向上向善的可能。
向上就是向好的方向努力,一步步的前進達到那至善的最高峰,也就是學佛的意趣所在。人之常情無不喜愛向上向好的,除非是失意者,因爲事業等失敗,使他意志消沈,不想振作,索性做一社會上的敗類。但這種人究竟是少數,而且都有機會改善的。平常以爲人生好事是家庭生活美滿、兒女多、身體健康、有錢有勢,當然這也是人生的好事。可是依佛法說:這是好的果,這不是好的原因。要想獲得良好的結果,不能就此滿足,因爲這是要過去的。必須積集良好的因,才能保持而趣向更好的果。這如見一朵美麗的花就想摘下來屬于己有,而不想法去培植花草或不再去培植,雖然獲得了,到底是罪惡的或立刻要失去的。有些人能合理獲得錢財和地位,但是往往利用這些錢勢做出種種害人利己的勾當,這都是缺乏了人生向上的精神,更沒有確定向上目標的錯誤所致。
有人說:我不想學佛、成佛,只要做一個好人就夠了,這是不大正確的。古語說:“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學佛,先學做一好人,這是正確的;若只想做一個好人,心就滿足,結果每是僅得其下。所以,學佛不但要做一好人,而且還要具有一種崇高的目標。縱使一生不能成辦,將來總要完成這理想的目標才對。
世界任何高尚文化都有一個理想的目標,勸人去修學。如耶教叫人體貼神的意思,效法耶稣。雖然他們認爲人不能得到神和耶稣那樣的權威,但是要學習耶稣博愛和犧牲的精神。他們說:人的身體是土所造的,靈魂是由神給予的。因爲人作了罪惡就墮落了,將那聖潔的靈魂弄得汙穢不堪,所以救人先將汙濁的心淨化起來,才能進求那光明理想的目標——生天國。
中國儒家也說。“士希賢,賢希聖,聖希天。”士是讀書明理之人,尚且要“見賢思齊”;進而賢人還要效法聖人。但是“聖人有所不知”,又要希天。所以正統儒家的精神無時無刻不在鞭策自己向聖賢大路上邁進的。道家也有一套理想的目標,所謂:“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者,即是依據宇宙萬有的自然法則,不用矯柔造作,任性無爲,便是他們做人向上的目標。人世間的一切,立身處世,若不遵循自然法則的發展,就會顛倒錯亂,治絲益紊,一切痛苦困難接踵而來。從上述看來,儒家是效法賢聖的高尚人格,進而通于天格。道家是崇尚宇宙間自然的真理法則。總之他們都有引導人生向上的理想境地。
一般人以爲能好好做人就行了,不需要什麼向上向善的目標,像這樣得過且過的心理不能自我強化,努力向上。如國家或民族的趨勢如此,就有墮落的危機。一般高尚的宗教都有一個光明的遠景擺在我們面前,使人向往、羨慕。在未達到這一理想境地的中途,不斷地改造自己,力求向上,這才能獲得信教的真實利益。
學佛要怎樣才能向上?這先要明白佛法中五乘道理,五乘:即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佛。人天乘是佛法的基礎,但不是佛法重心所在。因爲做一好人是我們的本分事,即是生天也不希奇。雖然天國要比人間快樂得多,但是還在叁界之內,天福享盡終必墮落,還有生死輪回之苦。佛法的真義是教人學聲聞、緣覺的出世,學菩薩、成佛的自利利他,入世與出世無礙。但學聲聞、緣覺,還不過是適應的方便,最高的憲權是以佛果爲目標,從修學菩薩行去實現它。學菩薩行向佛道,必不離人、天、聲聞的功德,漸次展轉向上。雖然要經過悠久的時間和廣大無邊的功德累積,但有了這高尚的目標在前,助長我們向上向善的歌樂精進,至少意志不會墮落消沈下去。
學佛必先皈依叁寶:佛、法、僧。叁寶是學佛最高理想的皈依,應依此叁寶而去修學。叁寶中的法是人生宇宙絕對的真理。佛是對此真理已有究竟圓滿的覺悟者。僧是叁乘聖賢,對于真理雖然沒有究竟的覺悟,但已入法海,有或淺或深的體驗者。所以佛與僧同是學佛者最高理想的模範。佛法不像耶教及儒家的以人格性的天神或賢聖爲崇仰;不像道者以永恒的自然法則爲依歸。皈依叁寶是統一了人與法二者而樹起信仰的理想。我們何以要恭敬、禮拜、贊仰、供養叁寶?這不但是一種虔誠敬信的表現,也不是一般所見的求功德。這是向往佛僧崇高的德性和圓滿的智慧,真法的絕對究竟歸宿,以期我們對于真理同樣獲得徹底的覺悟。我常說中國孔、孟之道對于做人處世、立功、立德有一種獨特的好處,可是缺乏一幅燦爛美妙的光明遠景,不能鼓舞一般人心向往那光明的前途而邁進。可是一般宗教無論你是多麼的愚癡和年老,它都有一種攝引力,使你向上向善而努力。所以能夠看經、研究佛法和拜佛、念佛的不一定就是真正的信佛或學佛的。真正的學佛主要是以叁寶爲崇高理想的目標,自己不斷地修學,加以佛菩薩的慈悲願力的攝受,使我們身心融化于叁寶中,福慧一天天地增長,一天天接近那崇高的目標。
摘自《學佛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