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斷煩惱叁題(袁澤)

  斷煩惱叁題

  袁澤

  一、不要找理

  近日,路過街頭,遇一書攤,積習使我不自覺地盯著五光十色的新書。于是駐足取來一本翻閱,見目錄是現代文明生活快節奏的內容。頓時念頭一閃:“外求知識也非真。”將書輕輕放回原處。誰知書攤主人從房門抱一摞書出來:“喂!買兩本吧,新書。”我搖搖頭。他說“不買就不要看,更不要翻!”我有些沖動地說:“豈有此理!”便爭吵起來,沒完沒了,乃至面紅耳赤,遭到一場煩惱襲擊。

  事後,記起《莊子》中一則故事:一人被屋頂飄瓦中其肩,幸未中頭,不見屋上有人,故無怨;後見屋上有人,于是煩惱大作……。若我過街,“獨行獨步”,收回四顧的目光,停止尋求的腳步,無論見到什麼沒分別心,哪有煩惱呢?煩惱這個東西,有時是活在別人的錯誤裏,有時是活在自己的錯誤裏。如果我不去翻書,或者即使翻了,書主人批評,也不去找“豈有此理”,那麼這場煩惱不也就沒有了麼?

  二、擦鏡子的啓示

  多嘴的老伴與鄰居老太爲雞毛蒜皮的小事吵起架來,誰是誰非,我聽得一清二楚。不由得沖出門去,說一通理。氣中無良言,老太一二叁四理由十足,我也挖空心思甲乙丙丁。一場理來理去,神魂顛倒,苦悶十分。

  回到室內,呆坐椅上,衣櫃上那面鏡子正對著我,現出一付猙獰的面目。過了一會兒,我將模模糊糊的鏡面擦過之後,那個猙獰面目的我更難看了。我問道:“這是我麼?怎麼這個樣子!”

  轉過身來,扪心自忖:這不正是塵垢覆蓋了的我麼?正如鏡面吸附塵垢,覆蓋了光明。

  于是,後悔莫及,我怎麼認賊爲子?轉過身去重新盯住鏡子裏的我。一會兒,安靜祥和的真面目又出現了。自慰地說,這才是真正的我嘛。

  我又沖出門去,找到那位老太,深深一鞠躬。

  “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這對于一個初習禅者來說還是必要的。

  叁、在煩惱中斷煩惱

  近兩年來,兩個孩子先後下崗。像我這樣玩不來邪的人,也找不到就業的門路。眼看年輕輕的孩子悶得無聊,多次要給她們找工作。老伴逼我托舊情、送大禮,爲孩子著想。老婆孩子輪番轟炸,把我逼急了,曾叁次收拾生活用具離家出走尋清靜,叁次都未走脫。常常處在“樹欲靜而風不止”的心態中。

  有位禅師說過:“茶裏、飯裏,靜時、鬧時,朋友講習時、妻子交頭時,無不是用功的好時候。”那麼,我還逃避這場煩惱做什麼呢?我再叁向她們解釋,下崗是大勢所趨,非我一家一戶,況且還有一份生活費,過得去就行了。起初,我要她們改變觀點,然而越說越不服,越要求別人,越增加煩惱。後來我倒過來做,要求自己,不去要求別人;改變自己,不妄想去改變別人。在我的意識中消除對她們的偏見,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輕易讓她們的形象占領自己的心靈空間。由于我自身的改變,放開心量,包容別人,她非我不非,久而久之,我沒有離家出走覓清靜,清靜自然而來,煩惱也就自退了。

  摘自《禅》2000年第6期

✿ 继续阅读 ▪ 迷人的禅(吳平)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