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十大礙行

  十大礙行

  一、念身不求無病。身無病則貪欲乃生,貪欲生必破戒退道。知病性空,病不能惱。以病苦爲良藥。

  二、處世不求無難。世無難則驕奢必起,驕奢起必欺壓一切;體難本妄,難亦奚傷。以患難爲解脫。

  叁、究心不求無礙。心無礙則所學躇等,學躇等必未得謂得;解障無礙,即障自寂。以障礙爲逍遙。

  四、立行不求無魔。行無魔則誓願不堅,願不堅必未證謂證;究魔無根,魔何能擾。以群魔爲法侶。

  五、謀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則志存輕慢,志輕慢則必稱我有能;成事隨業,事不由能。以事難爲安樂。

  六、交情不求益我。情益我則虧失道義,虧道義必見人之非;察情有因,情乃依緣。以弊交爲資糧。

  七,于人不求順適。人順適則內必驕矜,內驕矜必執我之是;悟人處世,人但酬報。以逆人爲園林。

  八、施德不求望報。望報則意有所圖,意有圖必華名欲揚;明德無性,德亦非實。以施德爲棄屣。

  九、見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則癡心必動,癡心動必貪利毀生。世利本空,利莫妄求。以疏利爲富貴。

  十、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則人我末忘,存人我必怨恨滋生;忍抑爲謙,抑有何傷。以受抑爲行門。

  此十攝一切礙。唯上智堪任,中下之人不敢希冀。若照察覺悟,省身體道,持之不失,則入諸魔界,不爲群魔沮傷;循諸聲色,不爲色聲惑亂;乃至憎愛名利之場、人我得失之境,我心先居礙中,彼礙豈能爲障。礙若無礙,道行可以直進。

  欲爲聖賢佛祖,必受惡罵如飲甘露,遇橫逆如獲至寶,苟稍存喜順惡逆之情,終與夏草同腐而已。果于病時難時,乃至被抑之時,唯增念佛心,明苦空觀,不怨不憂,庶蓮花日滋,可稱叁昧寶王矣。

  摘自《念佛法要》之四明“妙葉大師寶王叁昧念佛直指”節引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