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滅罪求福(陳無我)

  滅罪求福 

  陳無我

  印度有一個外道婆羅門婦人,稱叫提韋。她從丈夫死後,家計貧窮下來。可是因爲自家是婆羅門族,是印度四個種族中頭等高貴的門戶,眷屬奴婢共有五百余人,吃飯穿衣是萬萬省不了的。這五百余人的衣食,叫提韋一個寡婦如何支持得了

  提韋受了貧窮的苦楚,自知是前世不修的緣故,因此必須修來世。那時印度有一派外道,認爲快樂須用痛苦換取,今生越是熬得痛苦,來世越能受到快樂。提韋盲從這一派外道的胡說。她想身體的痛苦,莫過于活活被火燒死,就預備燒自己的身體來祭天帝。一則,把今生的痛苦去換來世的大快樂;二則,天帝受祭自然也要幫我的忙,給我福的;叁則,燒死了自然免除支持門戶的責任。她這樣計算著,還沒有實行。恰好有一位佛門有道之士,名叫辯才,聽說提韋打算燒身祭天,便來教化開導她。

  辯才問提韋道:“你因家主責任重大,負擔不起,想燒身一死了之。要知死雖死了,你的責任還是不能免除的。爲什麼呢

  譬如一頭牛,不勝拉車之苦,以爲車若毀壞,便可不拉。就一心打算毀壞那車子。不知前車雖壞,主人會另給一車,仍舊扼住你的頭項,使你非拉不可。這中間的原因是這樣的:因爲前生造了惡業,今生所以受罪;罪未受滿,就不能免除,雖毀壞身體,下世還得繼續去受。說到燒身的話,阿鼻地獄中的罪人,晝夜受燒,燒得一晝夜間死去複生各八萬次,這樣燒到一劫之久,其罪方盡。你如今只燒一次,便想滅罪,這怎麼辦得到呢

  ”提韋聽了,覺得很有道理,便請問:“可有什麼法子,使得罪業消滅呢

  ”辯才答道:“善惡罪福,都由心起。過去起一念心作惡,就像月亮被雲霧遮蔽了,變成黑暗。此後倘能起一念心行善,就好比點燃起火把,黑暗頓時會變作光明。因爲心靈的光明是永遠存在的,所以真要消滅罪業,怎麼會沒有法子呢

  那法子不但能滅罪,而且能使今世安穩、來世生于善處哩!”

  提韋聽了十分歡喜,這時把滿腔憂懼掃個幹淨。她立即喚齊全家眷屬和奴婢等五百余人,圍繞叩頭,恭敬合掌,請問辯才道:“尊者剛才說了滅罪的理由,如今請求再說滅罪的方法,我們可以依法奉行。”辯才道:“若要滅罪,應須探求罪業的來由。罪業都出于身口意叁業。身業不善有叁樁:一爲殺生,二爲偷盜,叁爲邪淫。口業不善有四樁:一爲妄言,二爲兩舌,叁爲惡口,四爲绮語。意業不善也有叁樁:一爲嫉妒,二爲嗔恚,叁爲驕慢邪見。合起來說,就是身叁口四意叁,總名十惡。人們在十惡中造了惡業,或少或多,以至全犯,都要依惡業輕重,受應得的罪報。如今要滅罪,第一須一心至誠忏悔:“凡是過去世中和現在世中所造的一切罪惡,從今一齊忏悔,今後決不再造。”這樣便可出罪滅罪。不過,忏悔必須是死心塌地、痛哭流涕地立誓,忏悔後更應當步步小心,絕不再犯,決不可隨便口頭說說, 一忏了事。若要救度眷屬,也可以代他們或教導他們忏悔。忏悔後,又要時時監察督促他們,勿使他們再犯。不管是自己忏悔或代爲忏悔,忏後還要發廣大慈悲心:“凡我所修得的福善,盡量施給一切受苦衆生,使衆生享受快樂;衆生所犯的罪惡,我當代他們受報。這樣堅持修持,今生如是,來生也如是,生生世世,無不如是,直到成佛爲止。”提韋真實忏悔了。辯才給她說十善戒,教她怎樣行種種善業,使她勤力奉行。提韋一一歡喜信受。

  摘自《法海搜珍》

✿ 继续阅读 ▪ 慈悲對象(樂根)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