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我們需要的土地有多大(唐汶)

  我們需要的土地有多大 

  唐汶

  晉代陸機在《猛虎行》寫道:“渴不飲盜泉水,熱不息惡木蔭則。”講的是在誘惑面前的一種放棄、一種清醒。

  在中國的人文精神裏,是輕“物質”而重“精神”的,即古人所說的“人禽之辯”。但到了21世紀,世界似乎發生了顛倒性的變化,到處充斥著一種共同的東西,那就是欲望:權利的欲望、金錢的欲望、性的欲望、破壞的欲望、毀滅的欲望……欲望鋪天蓋地,欲望爲王,主宰和控製著我們、支配著我們,令我們身不由己,同時,我們在被物化、被異化,在背離人生意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佛家勸解世人:“饑則食,渴則飲,困則眠。”現世的人卻不是饑則食,不渴而飲,不困則眠,而是爭先恐後,貪婪地追逐金錢要比別人多,汽車要比別人高級,住宅要比別人豪華……

  俄國作家托爾斯泰寫過一篇故事:

  有個農夫,每天早出晚歸地耕種一小片貧瘠的土地,但收成很少。一位天使可憐農夫的境遇,就對農夫說,只要他能不斷往前跑,他跑過的所有地方,不管多大,那些土地就全部歸他所有。

  于是,農夫興奮地向前跑,一直跑、一直不停地跑!跑累了,想停下來休息,然而,一想到家裏的妻子、兒女,都需要更大的土地來耕作、來賺錢,所以,他又拼命地再往前跑!真的累了,農夫上氣不接下氣,實在跑不動了!

  可是,農夫又想到將來年紀大,可能乏人照顧、需要錢,就再打起精神,不顧氣喘不已的身子,再奮力向前跑!

  最後,他體力不支,咚地倒躺在地上,死了!

  古代波斯詩人薩迪曾說過:貪婪的人,他在世界各地奔走。他在追逐財富,死亡卻跟在他背後。

  的確,人活在世上,必須努力奮鬥;但是,當我們爲了自己、爲了子女、爲了有更好的生活而必須不斷地“往前跑”、不斷地“拼命賺錢”時,也必須清楚知道有時該是“往回跑的時候了”!

  摘自《中國佛學網》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