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虛空雖廣 不出一念(道證)

  虛空雖廣 不出一念 

  道證

  爸爸的教育方式雖然經常是用反問,而不直接給答案,但他也是看情形的,假如有些情形是小孩子不能自己了解的,他也會很慈悲教導。記得小學四年級上自然科,講星球天文的問題,因爲我自己看書上的圖去對天空的星,對不上就很懊惱,又不敢去問爸爸,怕他反問我說:“你連這都不會啊?”但是那次我真的不懂,也只好硬 著頭皮去請教他。出乎意料之外,那次他竟然非常親切,搬出好多天文書,和他自己畫的天文圖筆記來,我才知道原來爸爸對天文學曾下過一番功夫。

  那天晚上,天空很清朗,爸爸帶我到五樓陽臺去看星星,他指著一顆星星告訴我:“這顆星有地球繞太陽軌道那麼大,但是我們把它看成比燈泡還小,可見我們的眼睛觀察是有問題的。”爸爸給我很好的提醒:我們所看的,不一定是對的,還可能和事實差很遠。爸爸找到北極星、北鬥星指給我看,告訴我:“你現在看到的星,並不是現在的星星,而是過去的星光。現在星星所發出來的光我們還見不到。”我一開始聽不懂。爸爸說:“因爲這些星和我們距離太遠了,遠到必須用“光年”這個單位來計算,什麼叫“光年”,就是光線跑一年的距離,我們知道光的速度是很快的,一秒鍾就可以跑30萬公裏,可繞地球好幾圈,這麼快的速度,得跑一年才能跑到的距離就叫一光年。這些星星和我們距離很遠,遠到它發出的光要跑幾十年,幾百年甚至好幾億年,才能跑到地球來,你就可以體會宇宙有多大!”聽 著爸爸的解釋,我一直看遙遠的天空,那天晚上爸爸把我的心忽然拉到遙遠的空間,遙遠的時間。實在講,他是教我“阿彌陀佛”—“無量光明無量壽命”這個意義的人,他教我體會無限的空間,無限的時間。他讓我想到:我們不去欣賞這麼廣大的宇宙,卻把眼光放在計較一些極不重要的小事上,實在好笑。但話又說回來,這麼廣大的空間,竟然可以透過小小的瞳孔去看見;這麼長久的時間,竟可以由刹那的心念去體會,這麼說來我們的心是不是最大的?

  《華嚴經》說:大和小可以互相包容,這個道理不太容易了解,爸爸那天教我看星就是引導我體會佛經的道理,我們小小的瞳孔可以收納廣大的虛空,我們刹那間的一念,可以包涵萬古的時間,這真是奇妙,但也很平常啊。平常的事中本來就有最奇妙的道理。有人常有一句口頭語說“受不了”,其實我們的心連這麼廣大的虛空都能包涵容納,那有什麼受不了呢!常講“受不了”的人,真是太小看自己的心了。如果認識到心的廣大無邊,就不會覺得受不了。

  摘自《毛毛蟲變蝴蝶》

✿ 继续阅读 ▪ 聲聞法界(宣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