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降低自己的標准(王志希)

  降低自己的標准 

  王志希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人生總是向上的,這是人們的認識,也是人生的理念,更是衆生的普遍心理。然而事實上,就是這個“人往高處走”的理念,曾經毀了許多人,坑了許多人。客觀地講,人生一世,是不可能總往高處走的,沈浮起落,坎坷挫折,下坡路的時候還是很多的,但我們又不能不走。這就好比《賢愚經》中所說: “常者總要消滅,高者必然墮落。合會終有離別,有生一定有死”一樣。

  當有錢的人變爲沒錢的人,局長降爲處長,老板變成了小工,昨天的名人淪爲今天的無名鼠輩,諸事不如前的現象每人都曾經曆過。每當這個時候,往日的標准都會大打折扣。由此看來,人生不可能總是守在一個較高的標准上。高標准本身就是一種完美主義的化身,其中包含著對周圍事物的苛求。結果是把自己累跨了,周圍人也受不了。 更何況人生總有不順的時候,諸如單位不景氣,事業陷入困境,家庭遭受變故,諸如此類,跟隨而來的便是和外界的標准一同降低。如果這時候還保持一種高標准的期待;還是一味地“人往高處走”,就會遭遇打擊,飽嘗痛苦,陷入煩惱的境地。于是這時降低標准,便成爲惟一正確的人生選擇。尤其在當今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高標准”往往是靠不住的,極易被動搖。學會降低標准,反而成了人們解決難題的一把鑰匙。

  我們這裏所論的降低標准,並不是要你遇事遇人就退縮,更不是要你總是抱有一種消極的理念,而是一種心理調理和應對。 “人生是不確定的”,況且,外在的事物總在不斷的變化,好與壞,順與不順,定會接踵而來。不管是在心理上,還是在生理上,不管是在主觀上還是在客觀上,過高標准都會使人時時處處面臨著一種高度的威脅。有時甚至使人變得灰心喪氣,破罐子破摔。

  一味地高標准,不但會傷害自己,同時也會傷害別人。現實社會中,許多人之所以不適應新的環境,之所以會痛苦煩惱,就是因爲守著一個高標准不放,他們認爲自己只能上升不能下降。因此,高標准在很多時候反而成了極端片面的害人理念。 某公司被兼並了,幾百名員工一同下崗,他們一蹶不振,而老李卻挽起袖子,到一家小餐館做了一個跑堂的。某企業倒閉了,人們喪氣到了極點,老張卻在第二天下樓修起了鞋子。老黃是某單位的領導,單位解散後,不但官職沒了,吃飯也成了問題,他什麼也沒說,到一家公司做了一個看大門的。

  降低標准,不僅是要我們降低生活的標准,還有降低位置,放下架子,不顧面子,甚至還要放棄內,b的追求與以往美好的向往。承認現實,敢于面對殘酷的一切。

  在人生的許多大逆轉中,許多人之所以敗下陣來,甚至從此被打敗,都是因爲不肯降低標准。其實,那些就此降低標准,降下身份的人很快又會快樂起來。 由此可見,降低標准,的確是人生的一種快樂的良方。只是這種良方,並不適用于每個人,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的。但縱觀我們的一生,不管你是主動的也好,被動的也罷,降低標准卻是隨時都存在著的。降低自己的身份,降低自己的名譽,降低自己的頭銜,正如佛教所說的“放下”二字。我們是否能夠放下,同樣也需要英雄般的氣概。

  肯不肯降低標准,有時反而成了一個人能否生活下去的一種必要條件。說得嚴重一點,很多人都是病在、倒在、敗在、死在了這個環節上,所以,降低標准對大多數的人來說,都是有百益而無一害的。

  曆史上許多偉人,許多大人物,他們其實都不是守著高標准不放的人,並能在降低標准中不斷完善自己,從頭再來。爲了能夠活得好一些,並時時快樂著,降低標准,有時會是我們最明智的選擇。

  摘自《報恩》2009年第2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