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示念佛叁昧

  

  示念佛叁昧

  蕅益大師

  念佛叁昧。名寶王叁昧。叁昧中王。凡偏圓權實種種叁昧。無不從此叁昧流出。無不還歸此叁昧門。蓋至圓頓之要旨。亦叁根普利之巧便也。衆生心性。一而已矣。只此一心。法爾具真如生滅二門。正隨緣而不變。名真如門。即不變而隨緣。名生滅門。依真如門說圓實教。依生滅門說偏權教。離真如無生滅。權是實家之權。故可爲實施權。離生滅無真如。實是權家之實。故須開權顯實。爲實施權。有藏通別教之叁。開權顯實。統惟圓教之一。權實四教。無非念佛法門。

  所謂念自佛。念他佛。雙念自他佛。約四教成十二種念佛叁昧。又常行等四種叁昧同名念佛。一一叁昧。各具十二。則四十八種。複次。念他佛者。或念相好。念法門。念實相。以例念自念雙。亦可各叁。廣曆四叁昧。四教則成一百四十四種。一一種。複有無量境觀差別。非言可宣。而持名一法。出佛說阿彌陀經。仍在前來種種叁昧之外。觀經雲。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無量壽佛名字是也。此持名法門。雖似曲爲中下。仍複最頓最圓。蓋所持之心。無論解與不解。當體無非一境叁谛。能持之心。無論達與不達。當體無非一心叁觀。

  請嘗言之。六字彌陀。爲因名故名。爲因心故名。爲亦名亦心故名。爲非名非心故名。若因名故名。名應自持。何待心持。又名能自持。與心何預。若因心故名。是心本有名。則不持時。名何不現。若亦名亦心故名。名能有名。何待于心。心能有名。何待于名。又此名字。誰半屬名。誰半屬心。且不持時。名中半名雖無。心中半名應在。離既各無。合雲何有。若非名非心故名。既非名非心。何能更有彌陀名字。如此推名。名字性空。緣生幻有。一名字性。即一切名字性。名字即法界。中道實相。舉一全收。無一法在名字外。所念境谛既爾。能念觀智。例此可知。

  複次。束此境叁。總名妙假。舉正報該依報。舉化主該徒衆。舉假名該實法。一句名號。叁千曆然故。複次。束此觀叁。總名爲空。以覓心無朕故。複次。名若是心。複何爲名。名若非心。心何持名。心若是名。複何爲心。心若非心。名何預心。于其中間。無是非是。豈非即中。虎溪雲。境爲妙假觀爲空。境觀雙亡即是中。亡照何嘗有先後。一心圓絕了無蹤此之謂也。

  悟此理而持名。則一稱一念。頓圓無上菩提。縱未悟而撚珠記數。矻矻窮年。未嘗不暗合道妙。全在妙境妙觀之中。久久熏習。性德漸顯。如染香人。身有香氣。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此蓮宗諸祖。所以極力弘揚也。誰有智者。舍此別求歧徑哉。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