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無量壽經白話淺釋 卅四 一生補處

  (卅四) 一生補處

  佛告阿難彼國菩薩,皆當究竟一生補處,除其本願爲衆生故,以弘誓功德,而自莊嚴,普欲度脫一切衆生

   (這是說往生者皆當一生補處)

   佛告訴阿難:凡是往生到極樂世界的菩薩,人人都決定證得究竟一生補處的果位,除非有些菩薩有他自己的本願,不要成佛,立願在極樂世界花開見佛悟無生之後,應現十方世界,盡未來際,普度衆生,皆生西方。像這一類自己不願做一生補處的菩薩,他們是以度化衆生的弘誓功德,來莊嚴自己的佛身淨土的。

  附記:往生極樂世界的人,個個都能位鄰極聖,一生補佛,太殊勝了!我們若在此土修行,那是要經過叁大阿僧祇劫的時間,才能到達此位。那是本願中第22“必至補處願”的功德所成就的。

阿難彼佛國中,諸聲聞衆,身光一尋①。菩薩光明,照百由旬②。有二菩薩,最尊第一,威神光明,普照叁千大千世界。阿難白佛:彼二菩薩,其號雲何?佛言:一名觀世音③,二名大勢至④,此二菩薩,于此國土,修菩薩行,命終轉化,生彼佛國

   (這是說極樂菩薩身光微妙)

   阿難!西方極樂世界的諸聲聞衆,他們的身光一尋,菩薩的光明則能照百由旬。有兩位大菩薩最爲大衆所尊敬。阿難問佛:“這兩位大菩薩是什麼名號?”佛說:“一名觀世音,一名大勢至。這兩位大菩薩現在娑婆世界幫助衆生修菩薩行,爲衆生作大利樂,以便命終轉生極樂,一生成佛。”

  附記:觀音與勢至二大菩薩,爲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佛的二脅士,亦即兩位在佛左右幫助佛教化衆生的人。此兩位大菩薩與娑婆世界的衆生極有緣,故常在此世界度衆生。觀世音菩薩說:“誦持大悲神咒,若不生諸佛國者,我誓不成正覺。”大勢至菩薩在《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裏說:“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于此界,攝念佛人,歸于淨土。”他還教我們怎樣念佛,他說:“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還說:“若衆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他的意思是說:如果衆生的心,憶著佛和念著佛,現在和將來,一定可以見到佛,離佛已經不遠了,其間用不著假借其他的方法來作幫助,一句佛號念到底,自自然然的便能得大智慧,心開意解,見性成佛!他所說的都是念佛的訣竅,依之而行,決定往生。

  阿難!其有衆生,生彼國者,皆悉具足叁十二相

  (這是說極樂菩薩身相具足)

   佛告訴阿難: 凡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人,全都具足叁十二種大丈夫相。

  附記:《大智度論》、《觀佛叁昧海經》及《法界次第》等,皆列出叁十二相,但其名稱略有不同。極樂衆生皆具叁十二相,此乃48願中第21“叁十二相願”的功德所成就的。

  

智慧成滿⑤,深入諸法,究暢要妙⑥,神通無礙,諸根明利⑦。其鈍根者,成就二忍,其利根者,得不可計無生法忍

   (這是說極樂菩薩智慧超勝)

   而且個個圓滿成就高超殊勝的智慧,能深入了解佛所說之一切法,和究竟暢通佛所說之法的精華妙義。並能以清淨明利的六根,應現種種無礙的神通。若是鈍根的人,成就音響和柔順二忍,利根的人,則成就不可計數之無生法忍,亦即于不可計數的情與無情諸法,一一得其無生法忍。

  附記1:情與無情(即有情識的衆生和無情識的植物、礦物)皆非有而有,真空妙有,知其事實真相,就是經中所說的“得不可計無生法忍”。

  附記2:極樂衆生之所以個個成就殊勝超特的智慧和神通,此爲彌陀本願中第5“宿命智通願”,第6“天眼智通願”,第7“天耳智通願”,第8“他心智通願”,第9“神境智通願”,第10“速得漏盡通願”,第25“說一切智願”,第29“得辯才智願”,第30“智辯無窮願”,第34“聞名得忍願”和第48“得叁法忍願”等諸願功德所成就的。

  ◎注釋

  ①一尋 古代的長度名,八尺稱“一尋”。就是兩手平伸的寬度。

  ②由旬 是印度計裏程的單位。有大中小叁種:大由旬約八十裏;中由旬約六十裏;小由旬約四十裏。

  ③觀世音 簡稱觀音,菩薩名,因此菩薩時常觀察世人稱念他的名號,或痛苦的聲音而去垂救,故名。

  ④大勢至 菩薩名,爲西方叁聖之一。觀無量壽經說:“以智能光,普照一切,令離叁塗,得無上力,是故號此菩薩名大勢至。”

  ⑤成滿 成就圓滿。

  ⑥究暢要妙 究竟暢通它的精華要義。

  ⑦諸根明利 “諸根”指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明利”是明察而銳利。

  ⑧鈍根 根性愚鈍的人。

  ⑨利根 根性銳利的人。

  又彼菩薩,乃至成佛,不受惡趣,神通自在,常識宿命①,除生他方五濁惡世②,示現同彼③,如我國也

   (這是說極樂菩薩永離惡趣)

   又極樂世界的菩薩,一直到他們成佛,永遠不會再受叁惡趣之痛苦。他們已具足一切神通,又知道一切衆生過去、現在、未來之一切事,所以時常分身到十方世界去,廣度衆生。不過,另有一類的菩薩,他們發願不住極樂,要住在他方五濁惡世中度衆生,他們的化身雖示現同五濁衆生之身形,有生有死,可是已沒有真實的惡趣苦受,也沒有隔陰之迷,他們非常清楚自己的宿命。

  附記:娑婆衆生,起心動念,不離貪瞋癡,而貪是餓鬼的因,瞋是地獄的因,癡是畜生的因,因此,我們每天都種下不少畜生、餓鬼、地獄之因。有因必有果,將來隨業受報,一墮落叁惡道,萬劫不複矣,太可怕了!所以我們在這一生,一定要修念佛法門,做好深信、切願、念佛的功夫,臨終佛來接引,往生西方,一生西方,便永遠不會再墮落于叁惡趣,這種絕大利益,還有什麼比它更好呢?極樂衆生能夠永離叁惡趣,這是彌陀本願中第2“不更惡趣願”的功德所成就的。

  

注釋

  ①常識宿命 時常識得宿命之事。

  ②五濁惡世 充滿五濁的醜惡世界,即我們現在所住的娑婆世界。佛教以五濁說明世界的醜惡。一、劫濁,言時代遭逢惡運、災難頻生;二、煩惱濁,指世人心中充滿貪、瞋、癡等煩惱;叁、衆生濁,指從生資質低劣,苦多樂少;四、見濁,指邪見流行,思想混亂;五、命濁,指衆生因惡業受報,心身交瘁,壽命短促。

  ③示現同彼 是說極樂世界的菩薩到他方世界去度衆生時,要示現跟他方世界的人一樣。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