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超脫塵勞(慧如)

  超脫塵勞 

  慧如

  現實的世界.究竟是痛苦的,還是有無限美好

  

  真正的人生是茫然無知,或充滿真善光明

  

  人從出生到離開這個肉體,有些人認爲是漫長遙遠的;也有人認爲像花朵,水泡般稍縱即逝;有些人或許絲毫不覺。

  曾讀過一位偉大上師的故事——密勒日巴尊者,他在求法學道的過程中,遭受到老師無情的考驗,一次一次地背負粗重的石頭,在山頂建造石屋,但是在老師的要求之下,他又一次一次地拆掉、重建……曆盡艱苦之後,終于得到老師印可。最後,在自己的苦行修法中,成就密行,成爲西藏家喻戶曉的上師。

  好比在這條人生大道上遇到許許多多的失敗挫折,發生了理想破滅、感情受創、事業頹危、身體傷殘等等,諸如此類不順遂的事,是否能夠不懼任何境界,依然帶有那份最初的信心堅持,來面對井堪受得起種種厄難

  抑是萬念俱灰,活在心中那道牆裏,甘心隨業牽引流轉

  

  當人碰上這些煩惱、壓力時,確實很難突破,特別是遇到重大的受創打擊,很可能就一蹶不振,終其一生地度日;另一種是愈挫愈勇,抱定目標,不達目的不休止。許多賢聖偉人都屬于後者。蓮花在汙穢的爛泥中才得以成長,展現它的脫俗飄逸:在霜雪凜冽之際,才能在枝頭上找尋默默吐露清香的梅花;從潮濕腐朽的枯木上,才會發現朵朵纖美的香菇……

  佛法開示我們,這世界是一個堪忍的娑婆世界,一個不圓滿的世界:所以無法事事如己所願、稱己所意。既然如此,生命還有何意義

  今日所作努力,只有徒勞一場而已……不! 正因爲這世間有缺陷,人生有逆境,更容易激發我們的勇氣和毅力,去面對、承扣,磨煉我們的心志,接受下個挑戰;增加人生的閱曆,避免更大的錯誤,無非都是在幫助自身的成就。

  在叢林道場有一句話:“打沙彌,跪比丘,火燒菩薩頭。”或許很多人會覺得疑惑,佛門不是講慈悲嗎

  怎麼有那麼嚴苛的事!正是如此,看似無情的教育,都是造就成未來龍象的因緣。因爲我們的習氣使然,面臨壓力境界,容易心生煩惱,佛門教化的方式就是要你去認清自己的煩惱來由,找出對治的方法,懂得調禦自心,就是所謂:“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真正透視煩惱,才能見到心地風光。 深深覺得曆代祖師們,個個都很不了起。尤其是禅師大德,給自己重重的曆煉,藉境修心,因此而開悟的也不少!他們往往在開悟之後,仍然做些粗重的工作,除了替常住效力,也藉此來印證開悟的境界。像寒山與拾得在大寮典座,黃檗禅師在菜園種菜,臨濟禅師擔任園頭,照顧樹木;仰山禅師爲常住看管牛群;洞山禅師每日在茶園穿梭;雲門禅師在大寮挑米等。我相信祖師大德門,一定曾經有過種種逆境煩惱,但是他們卻能夠從中去體會生命的意義,找到自己本來面目,這些平常人看來微不足道的事,卻促使他們成就法器,成爲一代宗師。

  《維摩诘經》中有一句話“煩惱即菩提。”在人生的道路上碰到艱難困苦是必然的過程,生活就像翹翹板,不是上便是下。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夠運用智慧,在煩惱、失敗中,吸取經驗,增長見識,不斷地嘗試,積極開拓自己的人生。

  星雲法師說過:“行菩薩道,就是要學習把衆生的委屈、煩惱背負在自己身上;唯有經曆痛苦,才能解開心結,體驗痛苦,才會幫助別人,長養自己的慈悲心、菩提心!”恰如《宛陵錄》中,黃檗禅師有所領悟地說:

  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抱蠅頭做一場,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摘自《音聲海》2009年第3期

✿ 继续阅读 ▪ 如來的道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