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爲學不懈 誨人不倦(真俨)

  爲學不懈 誨人不倦 

  真俨

  慈航大師一生所受的教育,只有幼時隨父親在私塾所讀七年的書,其它全憑毅力與願心,不斷地努力,最後競成爲一代大師,著書立說,成一家之言——《慈航法師全集》流傳世間,以下就大師治學嚴謹與毅力略述一二。

  一.不屈不饒

  慈航大師未出家時知識程度,只能算識些字,其常言: “我因家境不幸,讀書過少,故出家十余年,猶不能看懂佛經。在家時只讀《叁字經》、 《六言雜字》, 《論語》未終卷。因家境不良,讀一日間一日。”然出家後16年間,大師參學于九華、天臺、高旻、南京正覺渚道場,親近善知識無數,且在南京金陵寺第一次閉關,並講述《楞嚴經》,故其學養井非盡如其所言“未能看懂佛經”。筆者認爲佛經義理可深可淺,要真正“看的懂、看的透”者,必是開悟者,才能真正了悟佛境演繹出的妙法,故此應是謙詞。

  或許彼時大師文字基礎稍差,故于1927年 (33歲)時到廈門南普陀閩南佛學院就請時,文語詞句寫得不夠順暢,成績欠佳,被閩南佛學院教務主任大醒法師重斥。另外文科教師對其作文不但不批閱,還打了好幾個x。

  筆者認爲,大醒法師表面上雖給予難堪的批評,但卻真正是識俊傑者。他的批評激勵大師向學之心更加堅強不屈:耐力、毅力,再加上努力造就了大師流暢犀利的文筆,是故大醒法師實是他的逆增上緣。

  日後慈老在寫作方面一直不斷地砥砺自己,要求自己,甚而在佛教雜志刊物上投稿,有時他也用各種筆名撰文,諸如筆者整理出的筆名有慈航、普門氏(子)、峨帽仙、本人、編者(人間佛教)、菩提、可恥、慈氏、僧濟、愍僧、本閣、本寮、本院、常住等等。他在星洲自辦《人間佛教》刊物,有時收不到稿件,還需自己用各種筆名充數,如其所言:“第叁期出了,完全沒有稿子,只好一人包辦。”

  

  二、恒勤治學

  憨航大師說:“在民國十八年,任安慶迎江寺方丈時,仍無法看懂佛學書籍、身爲一寺之主,四衆的領袖,不能剝開深微佛學的哲理,心中非常急愧!再想入佛學院,年大而學淺,閩南叁個月的教訓,已使我殊覺頭昏,不敢再嘗試佛學院的滋味。”因此當大師知道法舫法師和唐大圓居士,在武昌辦佛學函授班,便即刻報名彙款,繳一元伍角銀元學費,換得一本看不懂的《唯識講義》,但他不灰心, “認爲別人既能寫能教又能賣錢,我連看都看不懂,那太可恥,一定要看懂它。”因此無論走到那, 《唯識講義》就跟到那,即使出國到南洋必隨身攜帶,直至有一日在星洲時,終于完全看懂了,他說; “我的唯識學就從此紮下根基”。

  慈老治學之道在于勤,即使到晚年也一刻鍾不空過,每日有定課時間表。

  慈老直至圓寂當日上午還上課,午餐後還在編藏經日錄。如續明法師所言:“六日中午中風後,尚扶病整順藏經目錄的手稿, 由此亦可見老法師用功之勤。”其精進不懈的精神實值得我們後輩效法。

  叁、誨人不倦

  慈航大師終身爲實踐“人間佛教”而奉獻心力,希望佛教如日中天,照耀世界各地。大師曾說:“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因此每到一處,便欣然爲信衆說法;任何求法者,不分時空,定以歡喜心開示;遇有來問難者,其辯才無礙定讓來者五體投地。

  續明法師嘗言:“老法師對于教人,是不曾感到厭倦的。一個人要聽法,就給一個人講,二個、叁個、數十個要聽法,就給二個、叁個、數十個人說。時間由聽的人什麼時候來而決定,有時一天講八九小時,還要接待開示來進訪請益的人,這是任何人所作不到的。”

  摘自《福建佛教》2009年第3期

✿ 继续阅读 ▪ 習氣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