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性自渡
天智
禅不是用語言能說的,也不是用文字能寫的,更不是用心思能想的。禅完全是通過體悟才能認識的。
唐代的智閑和尚曾拜靈祐禅師爲師,有一次.靈祐問智閑:“你還在娘胎裏的時候,在做什麼事呢?”
“還在娘胎裏的時候,能做什麼事呢?”他冥思苦想,無言以對。于是說:“弟子愚鈍,請師父賜教!”
靈祐笑著說:“我不能說,我想聽的是你的見解。”
智閑只好回去,翻箱倒櫃查閱經典,但沒有一本書是有用的。他這才感悟道:“本以爲飽讀詩書就可以體味佛法,參透人生的哲理,不想都是一場空啊!”
灰心之余,智閑一把火將佛籍經典全部燒掉了,並發誓說:“從今以後再也不學佛法了,省得浪費力氣!”
于是他前去辭別靈祐禅師,准備下山,禅師沒有任何安慰他的話,也沒有挽留他,任他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智閑來到一個破損的寺廟裏,還過著和原來一樣的生活,但是心裏總是放不下禅師問他的話。
有一天,他隨便把一片碎瓦塊抛了出去,瓦塊打到一棵竹子上,竹子發出了清脆的聲音。智閑腦中突然一片空明,內心澎湃。他感到了一種從未體驗過的顫抖和喜悅,體驗到了禅悟的境界。
他終于醒悟了:“只有在生活實踐中自悟自證,才能獲得禅旨的真谛。”于是立即趕到靈祐禅師身邊說:“禅師如果當時爲我說破了題意,我今天怎麼會體會到頓悟的感覺呢!”
悟的魅力就在于,長久地追尋和執著地思索之後,突然感受到了宇宙和生命的那種永恒和諧的意義,當你覺悟到這其實是一種固有的東西的時候,就會從內心的糾纏中解脫。你會突然間發現,一切都爲之改變了。
摘自《廣東佛教》2007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