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爲導淨土爲歸
◎袁樹森
衆所周知,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宣明般若用了二十二年,而講華嚴時、小乘時、方等時、法華涅槃時,四個階段共用二十七年,由此可知般若經典的重要。而通讀了大部經典後,才徹底明白,就是其他四個階段,重點還是講的般若。
“般若”一詞,是屬無恰當詞彙而不翻譯的。她的梵文原意是“大智慧”,不是世間的一般智慧。大到什麼程度?她是告訴我們“諸法實相”。“諸法實相”是什麼意思?“諸法”就是我們人生和宇宙間的一切真相,包括六道叁界輪回的過程,“實相”就是佛不加一點誇張和修飾,實話實說地告訴了我們。這麼重要的內容,不論大小乘各宗各派,都應該高度重視,認真學習。
佛對這個真相,是從兩方面告訴我們的。一方面是講我們的人生和人所依賴的生存環境,這並不光講地球,叁界六道的真相全部告訴了我們,那就是無常、苦、無我、不淨,且輪回。
另一方面,佛講了一真法界的真相,也就是如來果地上的境況,這自然也是般若的範圍。如來果地上的境況是怎樣的呢?佛在《大般涅槃經》中用了四個字告訴了我們,那就是“常、樂、我、淨”,和我們凡夫的境界正相反。
我們光看看“無常、苦、無我、不淨”的凡夫境界吧,《金剛經》說得再清楚不過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大般若經中,佛反反複複地給我們講解這種緣生緣滅的真相,真可謂苦口婆心。
這種緣生緣滅無常的程度,絕不是世間人所能感覺的那樣,覺得人生過得很快,“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佛講的無常之快,是“瞬間生滅的連續相。”一個念頭剛一生,緊跟著這個念頭就滅了。這個生與滅就全結束了。而這個念頭從生到滅都是假的,是妄想。這才是無常的真相,也就是“緣生緣滅”的真相。這麼快的生滅相究竟是苦是樂呢?世人不覺,追逐五欲六塵,以爲是樂的,充滿幻想和詩意。佛告訴我們,這假的、妄想的生滅相是苦不堪言的,由于世間人追逐五欲六塵,所以貪嗔癡越來越重,下場是一世不如一世,多在叁途受苦。而衆生執著這以假爲真,以幻爲實的境界城,以爲有“我”所以在六道,多在叁途生死流轉,無有停歇。佛告訴我們這是元我流轉,這真是太冤枉了。
說到不淨,落入叁途,受苦不盡,哪裏有淨可言?就是人道,也是不淨的。人身是四大合和而成,現代科學叫細胞,佛說是小蟲,名詞不同,實質卻完全相同。表面看好象挺講衛生,挺幹淨。其實五髒六腑是沒有辦法洗幹淨的。說得再深一點,學佛前能思維的妄心妄念頭也是不淨的。天道好一點,但有無明,還是要往下墮。
一般的學佛人,般若學到這一半就結束了。其實般若還有另一半內容,那就是一真法界的真相,這自然也是般若的範圍。《道行般若經》中就詳細地介紹了一真法界的境況和《華嚴經》中的“華藏世界”,《無量壽經》中的“西方極樂世界”無二無別。可見般若經典中的真空和妙有不二。
一真法界是“常、樂、我、淨”。不但壽命無量,一切境界都是永恒不變的,所以她是常。一真法界,不管是微風輕拂,還是洗浴,都是那麼的快樂,這裏的快樂可不是世間人所能理解的樂,那是心地清淨到一定程度後才有的真樂。由于壽命無量,無有輪回,住不退轉,所以是真我。一真法界是蓮華化身,那才是真淨。
所以古大德們常說,不讀《華嚴經》,不知佛家的富貴。現今在社會上,佛教還蒙受著不白之冤,不少人都認爲佛教只講看破放下,不知道看破放下後,心地清淨後的真樂。所以一般人提到佛教,總是會說:“學佛是墮入空門”。這實在是錯之千裏了!殊不知不學佛才會往下墮落,學佛恰恰是一步步往上升。佛家講的空,是真空,真空不空,真空和妙有是一回事,真空就是妙有,六道輪回才是苦海無邊,學佛是離苦得樂,這一點我們學佛的人一定要清楚,然後要廠泛地爲那些不明真相的人做細致的解釋。
我們明白了上面般若的義理,才會真正生出一心求生淨土的心來。特別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何以故?十方佛國淨土都好,但沒有凡聖同居土,換句話說,有因才有果,你得修到法身大士,才能隨意往生十方佛國淨土。而要修到等著菩薩的品位,談何容易!唯有西方極樂世界,不需斷惑證真,只要伏惑即可往生。這當然也是有因有果,不是找便宜。阿彌陀佛大願爲因,往生爲果,所以是二力法門。一經往生,雖是凡夫,住不退轉,圓成佛道。阿彌陀佛真慈悲無盡呵!所以古大德說:“聞到淨土法門,是千百劫來稀有難逢之一日”。
有的佛弟子總覺得求生淨土太容易,又懷疑凡夫求生淨土,怎麼就成爲菩薩了呢?佛在《道行般若經》中“阿惟越致品”裏明確指示:“阿惟越致菩薩聞佛說淨土,即發願求生”。這是什麼意思?這明明是在告訴我們,求生淨土的佛弟子不但是菩薩,而且是阿惟越致菩薩。
明理後,沒有不求生淨土的。求生淨土當以持戒念佛爲正行,以斷惡修善爲輔行。所以學佛並不僅僅是修善,做善是報國家、父母、衆生之恩,是爲了使地球的衆生能過上太平祥和的生活。佛法確定能使地球的衆生過上好生活。依報隨著正報轉,若人人深信因果,轉惡爲善,雖然根性還沒有轉到求生淨土,也必有好報。地球上自然就會刀兵不起,和平美滿。但佛弟子一定要明白,佛的本意是要我們知佛之見,入佛之見,證佛之見,要想盡快成佛,只有求生淨土。這才不違佛之教誨。
最後做偈一首:
人生如夢,夢中皆苦;欲求出離,求生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