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禅
伍嘉祥
去年秋天到五臺山禮佛,山上有一所據說是中國最大的女衆佛學院。
晚上在鎮上散步時遇一尼姑,她20歲左右,斯文秀氣,戴一副眼鏡。我趨前詢之:“出家幾年了?”她雙手合十回答:“兩年。”我問:“爲何出家?”答:“阿彌陀佛!”我想,大概她不願對陌生人明言。我又問:“是不是生活中有什麼擺不脫的苦難或煩惱?”答:“阿彌陀佛!”我心有不甘,再問:“佛門清苦,想家嗎?”答:“阿彌陀佛!”再問下去,可能還是如此,我只好表示歉意,目送她徐步而去。
當晚輾轉反側,莫非我過于唐突?她過于敏感?還是紛亂塵世中理所當然的戒心?即使是,也很正常,然而,她鏡片後的眼神分明是那麼平靜坦然,不嗔不愠。一夜無眠,她那平靜的眼睛一直似在與我對視。
近日翻書,讀到日本著名禅學大師鈴木大拙的話:“禅是大海,是空氣,是高山,是雷鳴閃電,是春花,是冬雪。不,它在這一切之上,它就是人。”我似有感悟,突然想起那天的她。
在禅者眼中,禅是自然的生活。其實,那天她已回答了我所有的提問。唐代詩人李颀詩雲:“片石孤峰窺色相,清池皓月照禅心。”我雖未徹悟“阿彌陀佛”的禅機,但總算多少品出一點“禅味”了。
摘自《羊城晚報》2007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