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心病還須心藥醫(羅偉國)

  心病還須心藥醫 

  羅偉國 

     從前,有個翰林名叫邝子元,患有嚴重的心疾。每逢毛病發作的時候,他總是昏昏沈沈,胡言亂語,好像在做夢一樣。

  由于有這個毛病,邝子元背上了沈重的思想包袱,心情越來越壓抑。後來,有人向他推薦說: “真空寺有位善于醫治心疾的老僧,醫術精湛,你不妨請他看看。”

  邝子元接受了這個建議,專程到真空寺去求醫。

  老僧聽他說完病狀,就分析道: “施主的病起源于煩惱。有了煩惱,便會産生妄想。妄想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生得突然,滅也突然,禅家稱之爲“覺心”。古人說過: “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假如你能把妄念驅除幹淨,讓心裏潔淨得像虛空一樣,煩惱又到哪裏去落腳呢

  ”

  邝子元連連點頭,覺得老僧說得很有道理。

  老僧又繼續說道:“你的病根乃是水火不交。得這種病的人,通常都是白天沈迷美色,禅家稱之爲“外感之欲”;夜裏思念美色,禅家稱之爲“內生之欲”。不管是外感之欲還是內生之欲,只要讓這兩種欲念綢缪染著,就會很快地耗盡人體之精。如果你能與美色一刀兩斷,腎水自然會逐漸自升,上交于心。此外,還有兩種障礙需要克服:一是讀書寫作太投入,以至于廢寢忘食,禅家稱之爲“理障”;二是日常事務太繁忙,以至于思緒紛亂,禅家稱之爲“事障”。”

  聽到這裏,邝子元忍不住問道: “請教師父,讀書寫作是我的興趣愛好,日常事務是我的工作職責。如果這兩樣算是“障礙”的話,我怎麼去克服呢

  ”

  老僧解釋道: “這兩樣雖然不是人欲,但也會損及性靈,所以也是障礙,必須克服。當然,不是叫你不要讀書寫作,也不是叫你不管日常事務;而是合理調整,適可而止,見好就收。這樣心平氣和下來,心火不上炎而下交于腎水,腎水複升騰而上交于心火,從而形成一種水火既濟之象——你的心疾也就痊愈了。”

  邝子元聽了老僧一席話,得益匪淺,連聲稱謝,作揖告辭。

  老僧將邝子元送出山門,分手時,又送他一句話:“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邝子元本是個聰明人,過去一直被欲、障所迷,心竅堵塞,現在被老僧用話頭一點撥,便豁然。回家後,邝子元遵照老僧所囑,獨居一室,掃空萬緣,靜坐了一個多月,心疾不治而愈,而且再也沒有複發過。

  俗話說:“心病還須心藥醫”。真空寺老僧治療邝子元的心疾,用的就是“心藥”——一種心理治療方法。他找出了病根,分析了得病的原因,指出了病症的危害,提出了治療方案。從頭至尾,都是佛理與醫理的結合,可謂是“叁句不離本行”。他的話句句在理,說得病家心服口服,照他的話去做,心疾就痊愈了。

  摘自《人海燈》2006年第1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