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幡的意義
經幡“五彩缤紛”,其顔色都有固定的含意。一般認爲藍幡是天空的象征, 白幡是白雲的象征,紅幡是火焰的象征,綠幡是綠水的象征,黃幡是土地的象征。這樣一來,也同定了經幡從上到下的排列順序,如同藍天在上、黃土在下的大自然千古不變一樣,各色經幡的排列順序也不能改變。
另外,最常見的星火無字幡下有鑲邊的主幡。主幡顔色如同其它經幡一樣有五色,鑲邊的顔色也是五色,但與主幡顔色絕不相同。這種星火無字幡常常挂在民居房頂,實際上就成了住在這所房了裏的家庭的特殊象征。主幡的顔色代表了這個家庭中最受尊敬的長者的生辰年號,或鐵或土或木或火或水,鐵年剛白色,土年用黃色,木年用綠色,火年用紅色,水年用藍色。而主幡鑲邊的顔色也不能隨意搭配,而必須符合藏曆中關于母子生克學說中的相生原理:主幡用藍,鑲邊用白;主幡用綠,鑲邊用藍;主幡用白,鑲邊用黃;主幡用紅,鑲邊用綠;主幡用黃,鑲邊用紅。
經幡作爲福運升騰的象征物每年都要換新。換新的日子不能隨意選擇,它是根據藏族曆算,選擇在藏曆新年初一過後某一個良辰吉日。這一天早上,全院的人都穿上節日盛裝,聚集在樓頂上,舉行一次隆重而歡樂的插經幡儀式,藏語裏這個儀式稱爲“托隨”,意爲祭神祈福儀式。經幡的各種顔色是固定的,不能隨便創新。
摘自《覺蓮》200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