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受持叁皈 依教奉行(大願)

  受持叁皈 依教奉行 

  大願

  佛教弟子有分出家和在家,所以佛陀所製的戒律,也就有分出家及在家,那是次第與階層的區分。現在所要說的是在家戒律,在家戒共分有四種:第一是叁皈依戒;第二是五戒;第叁是八關齋戒(八關齋戒也可以稱爲增益戒);第四是菩薩戒,但是菩薩戒是不分在家或出家的,以後我們會說到。首先來說叁皈依戒,有些人會懷疑甚至會說叁皈依爲什麼說是叁皈依戒呢?其實我們要叁皈依之前都有說:“受持叁皈”,所以我們一定要受持叁皈,“受持”二字就是戒律。所以,叁皈依也是戒,戒是警覺的意思,意義就是不能做的就不要去做,有一個界限、界址,如土地與土地間有個界址,界址一標定就是要大家遵守,你不能超越我的界址,若是超越我的界址就是侵犯我所有,國與國間也有界址,連大海、海洋也有界址,這是公海,這是隸屬南韓,這是屬日本的等,所以“戒”就是警覺你、提醒你別超越界址。戒也可說是一種約束,約束你不應該做的行爲。既然這樣,在受叁皈依戒時,授戒的僧師有明確的說明,皈依後必須持守叁條皈依戒,也就是皈依後必須禁止:

  一、“盡形壽皈依佛,永不皈依自在天魔”。受皈依的人應該都有念到才對,既然都有念到就該知道它的意義。

  二、“盡形壽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意思是說:我活著的一天,我一定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叁、“盡形壽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衆”。所以我們皈依時,授戒的師父都會念著讓你跟,也都會由皈依授戒的師父解釋。

  既然你發心皈依佛教的叁寶了,叁皈依後必須持守禁戒,所以皈依叁寶就含有一種戒的特質了,因此叁皈依也就是叁皈依戒,初叁皈依者必需一定要了解。

  現今世界上皈依佛教爲叁寶弟子的信衆很多,人數難以正確統計,但是真正能持守叁皈依戒者就不多了,什麼原因呢?因爲他不了解叁皈依戒,爲什麼呢?因爲他初皈依,對佛法僧叁寶無深入了解,尤其是我們皈依時的時間也不太長,不能夠說你來先上一天課,了解什麼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因爲現今社會時間就是本錢,于工業社會中,大家每天都非常忙碌,而且在家居士也不能抽出太多時間來,不然按常理皈依應該要一天的時間,早上上課,先了解什麼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這樣才有辦法,因爲沒有那種環境,也沒有這樣的製度,有時你用製度反而讓信徒認爲“嗦”!別人皈依時間都不長,而你皈依就需一天時間。嫌嗦,所以大家如果有這般的風氣,那皈依後,能持守叁皈依戒的人,就越來越少了。因爲初皈依的人對佛及自在天魔兩者的差別不能了解,既然初皈依者不能了解,他又將如何持守叁皈依戒呢?所以會産生錯解佛是高級的天仙,落入神格的信仰,將佛與自在天魔混在一起,不知道什麼是自在天魔,什麼是佛?那就違犯了叁皈戒的第一條——永不皈依自在天魔的禁戒,不是他不去持守,而是他不了解,不徹底、不知道。初皈依的人怎會徹底呢?所以,我覺得必須要讓信徒了解,才藉這機會來講在家居士要如何修行,對法方面,在家居士要如何修行?在家居士持戒要如何持戒?在家居士對律的方面,如何去持守及奉行。因爲有很多在家居士擁護佛教,我們才能專心研究佛法,他們布施物質使我們不缺吃住穿,建立莊嚴道場讓我們專心研究佛法,我們必需要提供一條相當有次第的方法,讓在家居士能夠按步就班的修行,那才不會摸不到路。一般對于戒律的解釋不是太深,就是無次第,戒歸戒、律歸律,如汪洋大海不知從何摸索起?每個說的不同,一個說一種,一個法師說這樣、二個說兩樣,到底聽誰呢?並非我本人對戒律很有研究,只是盡量以我個人所了解的跟各位給個善緣,與各位互相溝通,若是說的不圓滿、不太清楚,希望你們再參考專門研究戒律的人,去做更深入的研究,至少我說一些讓各位有個印象,也可以依這次第來追求。

  摘自《在家居士如何修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