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無言大智(常靜)

  無言大智 

  常靜 

  惠能做了弘忍的接班人,神秀很不服氣,一天,他對得意弟子志誠說:“你聰明足智,我派你到曹溪去聽惠能講法,看看他到底哪兒比我高明。不過你不要讓惠能知道是我派你去的。” 志誠欣然受命,翻山越嶺半個多月,終于到了曹溪。他不通報來處,坐下就聽惠能講授佛法。 志誠不聽則已,一聽頓時感到心明神悟,肅然起敬,向惠能施禮,說:“我從神秀法師那兒來,在神秀法師那裏聽不明白的法理,經您一點撥,就開悟了。”

  惠能聽後說:“原來你是個探子啊。” 志誠說:“未說時是,說了即不是。”——我既然說出來了,就無所謂探子不探子了。

  禅宗認爲真理、智慧也—樣,是不可言傳的,佛的真正智慧在每個人的白心中,智慧是不能、也不必用語言來表達的,“不立文字”成了“禅”的一種境界。“無言之智”向來被古今中外的智者所推崇。

  據說,釋迦牟尼涅槃六百年後,有個六十歲的人皈依佛教,這人就是脅比丘。他能言善辯,使不信佛的馬鳴憤憤不平,因爲馬鳴那時很有辯才,自許能破—切言論。 —天,馬鳴帶著弟子去見脅比丘,說:“一切言淪都可被擊破,要是我駁不倒你的淪議,我甘願斬頭謝罪。” 脅比丘聽了,一聲不吭。

  馬鳴見狀說:“原來你徒有虛名啊。”就帶著衆弟子洋洋得意地離去。走到半路上,馬鳴猛然有所醒悟,說:“糟糕,脅比丘比我聰明多了,我已經輸給了他。” 弟子們大惑不解,問爲什麼這麼說。

  馬鳴說:“我主張一切語言都可被擊破,這不明擺著告訴人家,我說的一切言論同樣是可被擊破的嗎

  脅比丘一聲不吭,反而讓我無從下手辯駁他,輸的是我而不是他啊!我該回到他那裏,斬首謝罪。”

  不過,脅比丘並沒有要馬鳴的頭,而是讓他剃發出家入佛門。 “無言之智”同樣體現在維摩诘身上。在《維摩诘經·入不二法門品》記載,文殊師利帶領許多菩薩去探望生病的維摩居士。他們對入不二法門議論紛紛,各抒己見。最後文殊菩薩說:“于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離諸問答,是爲人不二法門。”說畢又問維摩:“居士,我們大家都談了各自的見解,請問您對此有何高見

  ”這時,一向“辯才無滯”的維摩诘卻“默然無聲”,不發—語。文殊見狀,贊歎說:“您不用語言文字,才是真正懂得什麼是入不二法門。”

  “不二法門”這個詞現在多用來比喻唯一的門徑和獨—無二的方法。在佛教裏原意是指直接入道、不可言傳的修行方法。鸠摩羅什說:“有言于無言,未若無言于無言,故默然之論,論之妙也。” 而流傳在民間諺語中的“沈默是金”,其中旨趣和佛教“無言”的“不二法門”沒有什麼兩樣。陶淵明有詩證:“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白居易亦有“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詩句,都表達了賢人智者對“無言”之智的共識:真正的智慧,只有靠自己的心靈去領悟,這就是“默然無聲”、“不立文字”的意趣。

  摘自《普陀山佛教》2008年第2期

✿ 继续阅读 ▪ 感恩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