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07-019佛經佛語選輯

  佛經佛語選輯—一 海濤 輯

  

  1.佛告諸比丘:有四雅行,智者常遵、丈夫所修、達士恒奉,不才愚夫所不好樂。何等爲四?

  一、孝事父母,悅色養之;二、守仁行慈,終始不殺;

  叁、惠施濟乏,未曾吝逆;四、遭值聖世,捐榮履道。

  

  2.佛告比丘:「複有二法,若在閑宴或處大衆,心行莫懈。一者,靜寂賢聖默定;二者,博學講論邃義。

  

  3.又有二施:飯食美味以安身命;敷散經典開微悅聽。

  

  4.食施安身,法施遷神;一事雖快,法施爲最。

  

  5.是以比丘念演妙法,宣慧莫癡;既自洗濯,並淨塵著。如是道法永度無窮,乃名出家,具足覺了。」《佛說進學經》

  

  6.佛告諸苾刍言:「汝等谛聽。若諸聲聞修習正行欲得清淨心者。當斷五法修習七法而令圓滿。何等五法?

  一,貪欲;二,瞋恚;叁,昏沈睡眠;

  四,掉悔;五,疑。此五蓋障應當除斷。

  

  7.何等七法?

  一,擇法覺支;二,念覺支;叁,精進覺支;四,喜覺支;

  五,輕安覺支;六,定覺支;七,舍覺支。如是七法應當修習。

  

  8.諸苾刍!所言清淨心者,當知即是心解脫增語、慧解脫增語,由貪染汙、心不清淨,由無明染汙、慧不清淨。

  

  9.若諸苾刍斷除貪染即得心解脫,斷除無明即得慧解脫。

  

  10.諸苾刍!離貪染汙得心解脫者,是名身作證;斷除無明得慧解脫者,是名無學,永離貪愛,了知真實,正智現前,取證自果,盡苦邊際。諸苾刍!如是所說,汝等應學。」《佛說清淨心經》  

  

  11.得病有十種因緣:

  一者、久坐不飯;二者、食無貸(飲食無度);叁者、憂愁;

  四者、疲極;五者、淫佚;六者、瞋恚;七者、忍大便;

  八者、忍小便;九者、製上風(呼吸);十者、製下風。《佛醫經》

  

  佛經佛語選輯—二 海濤 輯

  

  1.若欲滅煩惱障報障者,當貫木槵子一百八,以常自隨。若行、若坐、若臥,恒當至心,無分散意,稱佛陀、達摩、僧伽名,乃過一木槵子,如是漸次度木槵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萬。

  

  2.若能滿二十萬遍,身心不亂,無諸谄曲者,舍命得生第叁焰天,衣食自然,常安樂行。若複能滿一百萬遍者,當得斷除百八結業,始名背生死流,趣向泥洹,永斷煩惱根,獲無上果。

  

  3.何況能誦叁寶名,經曆萬數,但能聞此人名,生一念隨喜者,未來生處,常聞十善。《佛說木槵子經》 

  

  4.貪人多積聚,得不生厭足,無明顛倒心,常念侵損他,現在多怨憎,舍身墮惡道,是故有智者,應當念知足。《大薩遮尼犍子經》

  

  5.恒思得慧根,恭敬得義理,無貪作事成,不悭財物長。《寶行王正論》

  

  6.因有信心故,則不造諸惡,一切諸功德,以信爲使命。《大莊嚴經論》

  

  7.欲見諸真,樂聽講法,能舍悭垢,此之謂信。《出曜經.信品》

  

  8.信者,一切行以信爲首,衆德根本。《梵網經》

  

  9.慈父悲母長養恩,一切男女皆安樂;慈父恩高如山王,慈母恩深如大海。

  

  10.若有男子及女人,爲報母恩行孝養,割肉刺血常供給,如是數盈于一劫,種種勤修于孝道,猶未能報暫時恩。《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11.信爲第一財寶。般若是諸佛之母。

  

  12.如來則從智慧度無極生。設人觀察,推其本末,過去、當來、現在諸佛,誰爲母者?則當了知:智慧度無極是其母也。《佛升忉利天爲母說法經》

  

  13.一切屬他,則名爲苦;一切由己,自在安樂。一切憍慢,勢極暴惡,賢善之人,一切愛念。《大般涅槃經》

  

  14.智第一甘露,第一安隱藏,智爲第一親,智爲第一寶。《正法念處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