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那的奧秘(蔡瑞霖)

  禅那的奧秘 

  蔡瑞霖

  禅(dhyana)音譯“禅那”,是禅定的意思。禅雖源于印度,但卻完成於中國。印度宗教心靈異常活潑,極富有想像力,所以禅定方法多端。古印度佛教還沒出現以前,就有很多心靈禅修者,但那只是與“定”相仿佛的境界。佛教的禅定有更深的含義,符合佛陀的緣起觀。所以,“禅那”直譯爲“禅定”是指佛弟子宴坐修持的境界——“定”就是禅那的內容。依此,把禅那過程與入定的境地結合起來稱做禅定,表明了禅之實踐的積極意義。

  修行者內心是一個汪洋大海,任憑無明風吹起,隨行煩惱如波濤洶湧,翻覆不定。如何從這樣的狀況止息下來呢

  唯有禅定才能對治之。然則,禅定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簡言之,在打坐的時候,修行者內在心靈完全凝聚下來,不受外在幹擾,所有粗顯心識被伏滅,而專注於自己內心的境地。因此,禅定要先“止於定”——靜止下來,讓它波浪不起。怎麼能讓波浪不起

  禅者並不責備心靈大海面的波浪,因爲那是無明風吹起的。但是,無明風從那來

  從生命中幽暗面來,要把那幽暗的一面對治伏滅,令它逐漸不起作用。甚至,不僅使它不起作用,而且完全把它解消掉,永不再生起。這是禅修者內心世界的機竅,在靜止的狀態中默默呈現的禅機。唯有在靜止的狀態中,才能觀察自己,而後返身回照——在定的境界中真實地觀照自身,這就是“止”與“觀”。不能返身回照自己,不能在內心靜止的狀態當中如實觀照自己,那麼我們就不曾真正進入過禅定的境界。

  其實,要進入這樣的境界必須親證才有可能,這就顯現相對的奧秘。所以,禅定充滿一種神秘主義的色彩,完全無法用世俗的言語來說明,它的意蘊是文字表達不盡的。換言之,禅定境界無法用各種外在的方式來顯示,只能親身體驗(親證),自在感受。因是之故,所有的修行都是親證的,禅更是如此。進入禅定,依自己內心的靜止狀態來觀照自己,就是要證入生命的最奧秘之處——所有的宗教都尋找心靈的奧秘處,禅尤其如此。尋找到奧秘的根源,掌握此機竅關鍵,才能將生命幽暗面整個翻轉回來,恢複它原來真實的面貌。

  摘自《普門》1996年第12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