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誕公衆假日的偉大曆史意義

  佛誕公衆假日的偉大曆史意義

  釋覺真

  回歸祖國的香港,堅持“一國兩製,港人治港”的正確方針,通過立法程序,于一九九九年,公布每年農曆四月初八日(釋迦牟尼佛誕日)爲香港公衆假日。不論屬何信仰,不論是否佛教徒,全民享受這一法定假期,有如元旦、農曆新年、聖誕節、五一勞動節、國慶節等全民節日一樣。這是很了不起的曆史性社會性大事。在世界各佛教國家各盛傳佛教地區,香港首開先河,爲其他爭取佛誕成爲公衆假日的一切地區作了示範,作了榜樣。功在當代,澤被後世。這是香港佛教的光榮,這是香港人文善業的回應,這是七百萬香港人民的福德因緣。莊嚴國土,利樂有情,教旨在茲,無上功德,阿彌陀佛。

  對比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裏的偉大祖國而言,香港,島也,名副其實的彈丸之地。但是,他卻是國際貿易、金融、航運、高科技的中心,經濟發展水平,舉世矚目。外彙儲備,世所周知。早在七、八十年代,即以“亞洲四小龍”之一而名冠當世。創造這奇迹的,是人。而且只能是智慧的人。佛教事業,是智慧的事業。佛的教化,就是傳播智慧。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香港佛教發展到今天,有了最廣泛的群衆基礎,信徒有百萬之衆,佛教慈善福利機構,遍及醫療救護、安老養老、臨終關懷、教育、文化藝術、青少年活動、兒童保護等等各個社會層面。這既靠佛力加被,也靠住持叁寶、四衆弟子的荷擔如來家業,團結一致,共同發心,協力行持,方有今日之成就,宇內之聲望。沒有香港佛教界人士的善根善緣、弘法之志、前赴後繼、锲而不舍……一句話,沒有香港佛教界人士的質和量,恐怕不會有今天香港佛教的發展規模和深遠影響,當然也就不可能有佛誕公衆假日的立法施行了。

  佛教的本質,是衆生關懷。衆生關懷,就是關懷一切生命;關懷人生的疾苦(生老病死);出離煩惱業障,沖破生死苦海,達到解脫。佛在證道之後,雖已功圓果滿,但他不是自求度脫,不是自了,而是悲憫衆生,悲智雙運,以四十九年人間說法,要把一切衆生從茫茫苦海中救渡出來,利益衆生,幫助衆生超凡入聖,棄迷得悟。這是佛的偉大處。當然,一切正信的宗教文化,都是救與贖的文化。佛教,恰恰不同的是:佛不是救世主,你也不能坐在那裏,賴在那裏,專等著別人來救。佛講的是“識自本心,見自本性”,自性自悟,靠的是自度,也就是自己解放自己,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這是佛的更偉大處。不過,衆生根性不同,種子不同,因緣果報各不相同。有信佛的,也有不信佛的;有信願深的,也有信願淺的;有信願受持常行不辍的,也有半信半持或信而不行的;蓮生九品,人有萬殊。今天不信,不等于明天不信;今生不信,不等于來生不信;今天信得淺,不等于明天信得不深。佛誕公衆假日,是七百萬香港人民的全民性節日。對于百萬佛教信衆來說,這是勝緣善因,對于六百萬並非佛教信衆來說,也是良緣善因。當他知道這是佛誕,是佛的生日,是佛的因緣而得度假,一聞佛號,一聲稱名,在他的八識田中,就種下佛的善因、佛的種子了。日後總有一天,他會走向理解佛教,對佛教的智慧信願受持的。感應道交,便是蓮池結蕊之時。佛誕公衆假日的實施,正是弘化利生,正是法雨普施,正是廣種福田,正是普結善緣,這是多麼深遠的曆史性意義,這是多麼巨大的無上殊勝功德啊!

  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從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已經受到全世界各階層有識之士的關注。二十一世紀,他必將受到更廣泛的重視和研究。他是一筆巨大的人類精神財富,在我國二千年來的文化發展史上起過不可估量的作用。佛教在中國,有漢語(北傳)、藏語(藏傳)、巴利語(南傳)叁大語系的叁大承傳。盡管語言、文字的載體不同,民族風習、承傳體製、宗派儀軌不同,但民族文化的大融合,民族大團結的感情連結,恰恰在佛教文化這個母系統中實現了,統一起來了,這不能說不是一個社會的奇迹,曆史的奇迹。愛國愛教,是中國佛教兩千年的曆史傳統。愛國,是世間法;愛教,是出世間法。從世間法看,有國才有家。從佛教徒而言,有國才有教。這是常識範圍中事。“上報四重恩,下濟叁塗苦”。報父母師長恩、報衆生恩、報國土恩,這不就是愛國嗎?報叁寶恩,這不就是愛教嗎?在紀念新世紀第一個佛誕公衆假日的莊嚴時刻,一面深思這一節日的得來不易,這一節日所具有的深刻文化內涵及其曆史性、社會性的偉大意義;一面又不由得生起感恩之心,慚愧之心,忏悔之心。出家人過堂尚存五觀,何況受施?既有知恩戴德之心,就必有感恩報德之行。恩師常教導我修十法行供養,十法行中,我做到了幾條呢?即使做到了其中幾行,卻又不能堅持。佛陀教我們以四攝六度利益社會人群,行持五戒十善以淨化自心,有哪一條我已做到或做得徹底究竟呢?不離菩提心就很難。雖信因果,自愧克責。自己不先受教育,又如何去教化別人?自己還在幽暗中摸索,又怎能引領別人走出幽暗?自己本身髒兮兮,染汙深,塵垢重,還怎能幫助別人淨化身心?撫心自問,當然汗顔自慚,惕然心驚。社會需要改善永無止境,其源便在我們個人自身,永遠有忏除不完的業障煩惱。《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中雲:“衆生界盡,衆生業盡,衆生煩惱盡,我願乃盡。”這是多麼巨大的關懷,多麼深刻的知見!藉佛誕日公衆假期的反思,當激發自己信願行的動力,破除我執,改變自心,矢志于學,力行于修,不負佛恩,不負己靈。生死無常,幻質非堅,慎勿放逸,當勤精進!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